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深化,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使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起点,党中央、国务院近期作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
我们仔细地研读、领会这些战略部署,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会发现不少突出的变化。这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不仅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清晰勾勒了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路线图”,而且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逻辑。
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情土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又体现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当然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情土壤。
(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影响
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历史性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涵盖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但重点拓展且成为重心的更多是精神层面——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的需要。将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紧密对接,并逐步向后一方面倾斜,将极大地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格局站位。因为这意味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围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展开和推进。一方面,要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镜子,全面审视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规定,从中找准短板和弱项、矛盾和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项原则,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将其贯穿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各环节和全过程。
(二)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实质上就是质量和效益替代规模和增速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
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