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disease/a_9372471.html
12月8日,原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在“预见—大变局,行业正道是沧桑”暨工程行业年度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韧性生存,人间正道是沧桑》主题演讲,从宏观形势“十分严峻”;“三大趋势”不会逆转;行业面临“五大挑战”;企业风险“十面埋伏”;韧性生存“八个重要”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分享部分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宏观形势“十分严峻”
1.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我用八个字来概括世界的局势:“波诡云谲,危机四伏”。“四伏”不是一个量词,它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危机到处都有。我把危机分成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世界百年变局,波诡云谲、危机四伏
一是政治局势。世界格局正在重塑,不论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有很多大事件发生,包括英国两任首相相继辞职、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等,最近又发生了一些大事件,G20峰会召开、美国中期选举、台湾九合一选举、二十大召开等等,政治局势的变化深不可测,这些变化将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是有些影响会长远一点,有些会短一点,有些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有些是我们无法决定、无法选择,只能被动接受的。比如谁当美国总统、俄乌战争,我们说了都不算,但是结局我们要接受,结果我们要面对。二是经济格局。经济格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逆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了实惠,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对我们是利好的。但现在形势已经变了,逆全球化、脱钩、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贸易大战、通胀、加息、汇率起伏等等,这些宏观的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之初、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有人说是我们在关键时刻没有把握好,实际上这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是全球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即使想融合,也不具备条件了。经济衰退是非常明显的,风险也很大。
三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最突出的代表事件就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不是俄乌两家的事,是二战之后东西方阵营对抗的延续,是整个地缘政治发生了变化。当然牵涉到我们的还有一些问题,包括佩罗西窜访台湾、美国对台军售、金砖国家扩容等等。最近这1年多的时间,大事太多了,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朵云彩还没散去,另一朵云彩又过来了,世界风云变幻莫测、波诡云谲。
四是科技发展。科技代表世界的未来,也代表我们国家的未来。走到今天,我们国家和美国在科技上显然处于“对抗多于合作“的阶段。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就面临着封锁,后来有一段时间缓和了,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中美关系,竞争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在科技上,相信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
“危机四伏”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四个方面都有很多重大的事件连续发生。各种因素叠加,世界格局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形势越来越复杂,这和原来大不一样了,所以称之为“百年变局”。
2.国内宏观经济
关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也用8个字概括,就是:“三不一弱、长势不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绩,但是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就目前阶段,用官方的话来讲有四大矛盾。
图2中国宏观经济“三不一弱、长势不旺
一是稳增长与防疫的矛盾。“疫情放开还是不放”在网络上有尖锐对立的两派观点。放开,有的说好,有的说差,政府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防疫政策。尤其是进入12月份以来,中央开了几次重要的会议,大家也都有一些感受。12月2日,中央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其中的一个主题就是要发展经济、回归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增长;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开会,重点是经济发展和反腐败;12月7日,中央又发布了防疫的新十条,解决稳增长和防疫的矛盾,因为再不放开,经济就快到人们难以承受的极限了。放开虽然有理由,但也会带来问题,这是一种矛盾。目前,疫情仍是我国经济和市场的关键扰动因素。二是抓落实与换届问责的矛盾。平时大家会感觉我们很多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政策落地难度大。很多人说上边的“经”是好的,是下边的“歪嘴和尚”念歪了,但是这么简单地责怪下边念歪了,好像也不是太公平,政策的配套机制也很麻烦。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发展归纳为“人民代表大会周期”或“党代会周期”,中央换届需要约2年时间完成,第1年是党代会换届,第2年是中央政府换届,换届不仅仅是换个名头,人也要经历两次调整,这样调整下来各地的当政者有2年左右的不稳定期。每一届就5年,有2年时间在换届过程中,换届过程中政策的落实就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一次政府换届可望明年上半年完成,后续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抓落实与换届问责的矛盾也是一个长期的矛盾。
三是增量政策与硬约束的矛盾。我们的政策松了不少,但是还有一些硬约束,部分政策的核心约束“未放开、难放开”。我们这个国家大,问题复杂,大船“调头”需要时间,一项政策贯彻下来,需要半年到1年、甚至2-3年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见效。但是很多政策存在不配套的情况,也有些政策是矛盾的。去年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很多企业都被拉到“重症监护室”去了,后来又赶紧打“强心针”,让其参加百米赛跑,但是,刚从ICU病房出来,的确是跑不动的。“三箭齐发”对房地产的效果会有滞后效应,从“三道红线”到“三箭齐发”,政策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力度超大,这种“快”说明中央的决策快、效率高,但是政策落实和见效还要一个过程,加上换届的因素,落实和见效是需要时间的。
四是稳外贸与国外动荡的矛盾。年的外贸额增长了20%多,年的前三季度增长了14%,世界局势如此的波诡云谲,在目前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想要通过进出口的增长带动经济的增长,想要有大的提升难度很大。
四大矛盾影响了我们中国的宏观经济,我概括为:“三不一弱,长势不旺”。就是“疫情不去、消费不旺、出口不振、投资走弱”,结果是“长势不旺”。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增长3%,年达到4%,我感觉还是有困难的。
3.经济发展预期
展望明年的经济,中国这艘航母能有多大的速度?会不会快?我们希望快,但是我感觉不会太快,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用中央的话说就是“预期转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三座大山。
图3经济发展预期,三座大山、或许“破4”
第一座大山“预期转弱”。首先是要提振信心,这也是12月6日政治局会议的第一条内容。但是人的信心是建立在对实际经济形势分析之上的,而不是空喊“我有信心”,有的企业常喊“我们必胜”、“我们能赢”,但最后未必能胜,未必能赢。喊,可以,但是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经济发展之上。提振信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有,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对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总要有一个过程,市场是按照经济规律运行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第一座大山是预期转弱、经济增长乏力。第二座大山“需求收缩”。需求收缩的主要原因还是消费信心不足,比如说买房,前些年大家喜欢贷款和借钱买房,现在大家就很谨慎了。买房子都是买涨不买跌,价格越跌,钱袋子捂得越紧,还有银行的挤兑现象也是如此,越坏就越往坏的方面发展。需求收缩之后,再刺激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来用“消费券”来刺激消费,这也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根本办法。需求消费应该是内生的,是基于内在的需求,发放“消费券”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到底有多大?很难说。实体经济不发展,就业问题不解决,老百姓手里没钱,消费就上不来。刺激消费、提升消费还需要时间。
第三座大山“供给冲击”。中美斗争、疫情肆虐、俄乌冲突等等,都对供给侧的产生着影响,供给侧生产组织者没有信心后就直接跑路了,有些企业家和企业都跑到国外去了,供给侧面临着冲击,再让他们回来,还需要时间,他们要看到实在的东西才有可能回来。民营经济的复苏难度不小。
这“三座大山”是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年要实现经济回升、进而增长肯定还要有一个过程,对于增速的预期,我个人感觉明年全年GDP增速在4%左右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如果能有扎扎实实的4%的增长也是不错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数字的高增长,实际上,长期是有害的。改革开放40年,很多人变成了有思想的人了,不再人云亦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析、都有自己的判断,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这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体现。关于中国的经济,我认为明年“破4”,也不是不可能的。以上是我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
“三大趋势”不会逆转
“三大趋势”也可以称之为长期影响中国经济的三大基本因素,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社会数字化,三是中国城镇化,这“三化”趋势非常明显,短期内不可能消失,不会发生逆转。
第一个趋势是人口老龄化。我国放开二胎后,人口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大家不愿意生了。我认为要尽快放开三胎,因为新的劳动力生产是长期的。前些年有一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文章提到,中国人口从6亿人到12亿人只用了40、50年时间,增长的这些人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再过30、50年,这代人去世后,人口就会断崖式下降。现在是14亿人,再过50年,中国可能只有5、6亿人,甚至3、4亿人。人口就是需求,没有人了还能有需求吗?人口就是影响力,假定我们中国就3、4亿人,我们在世界上还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没有!社会再生产,重要的是人口的再生产,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这么快,经济增长能很快吗?从逻辑上讲就不太可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超过65岁就逐步进入纯消费阶段了,财富创造的能力没了,中国的动力就降低了,所以应该尽快放开三胎甚至多胎,只要愿意生就是好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每个行业都得面对,我们建设行业没有工人了,其他行业也一样。前些年我们坐飞机去欧洲、去日本,看到乘务员都是白发苍苍的,我们也可能会这样。人口老龄化是一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