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商场如战场激烈竞争的时代,从来不会有任何一个屹立不倒的长期赢家,在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同样如此。
早期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被掌握海外品牌牢牢占据,包括LG、索尼、摩托罗拉、三星、苹果,而具备地利优势的本土品牌却由于入局较晚、产业链不够完善等因素,长期无法和海外品牌抗衡,不过在经过持续几年时间的迅速成长后,国产手机集体崛起,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纷纷败退,其中,就包括在中国最惨的手机大牌,全球市场第一却在国内无人问津。
在三星的鼎盛时期,一度在中国市场占据20%以上的份额,相当于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使用三星手机,而当时的国产品牌还停留在靠廉价机、电信合约机维持生计的阶段。作为最早涉足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海外品牌,三星在早期的优势明显高于其他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大品牌、高配置,使得三星在中国市场持续数年保持销量遥遥领先。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产手机的迅速崛起,以及苹果iPhone进入中国市场后,红极一时的三星开始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且一发不可收拾。
从鼎盛时期占据20%的市场份额,到急速衰退仅剩1%,跌落神坛的三星从此在中国市场深陷泥潭。随后,在持续数年的低迷期后,无法扭转颓势的三星为开源节流最终决定,将国内的生产线外迁至印度、越南等人工运营成本更低的地区,在持续一段时间内,三星将位于中国的生产线悉数关闭,而这也意味着三星在中国市场全线溃败的正式落幕。
即便如此,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三星仍不愿轻易放弃国内市场,陆续发布多款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中国特供机型,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号称要“重返战场”。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过后,却仍不见有丝毫起色,在中国本土品牌牢牢占据国内七八成市场份额,以及国产手机价格、配置、设计和品控等方面不断完善后,三星在国内持续被市场边缘化且愈发被动的局面,已然成为定局,而不具备任何优势的三星显然已无力回天。
手机滞销,市场份额跌至谷底,加上“note7爆炸门”以及最近的大规模三星手机系统崩溃等一系列负面风波,导致三星的品牌形象更加不容乐观。至于能否顺利扭转颓势,实现“重返战场”的伟大理想,似乎难度不小,希望渺茫。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市场手机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华为、小米、OPPO和vivo为主流的本土品牌已将大部分市场份额瓜分殆尽,留给其他海外品牌以及二三线小厂商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收窄,LG、索尼、三星、摩托罗拉等大批海外品牌,因在国内市场持续被边缘化而相继逐渐销声匿迹。
只不过,相比其他海外品牌,三星无疑是在中国最惨的手机大牌,全球市场第一却在国内无人问津,你能说,它不惨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