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znlvye.com/引言
IMF对资本管制的定义是为管制以金融形态存在的资本流动而采取的措施,即限制资本与金融账户下国际资本流动的措施,包括对银行间结售汇的管理政策和对国外居民或国内非居民所持有资产的流入或流出的管理政策。基于这个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得出了一些能够测量资本管制强度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表征指标。
资本项目开放度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部分认为资本项目开放表示取消对资本与金融账户下资金支付与转移等活动的管制,资本管制与资本项目开放度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表述方法。资本管制强度越大,表示资本管制越严格,而资本项目开放度越高,则代表资本管制越宽松。
所以,在测度管制强度时,可通过间接测度资本项目的开放度以达到目标。并且,国内外研究资本项目开放度时间久,测度方法成熟,很多学者都会采用资本项目开放度去衡量一国的资本管制强度。
一、基于法规(dejure)的测度该方法又称基于制度的衡量方法,是指基于一国的法律法规对资本管制强度进行的测量。基于法规的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IMF的0/1赋值法
现有的基于法规的衡量方法都是以IMF的《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年报》为基础的,之所以选择AREAER,主要原因在于其涵盖的时间范围大、涉及到的国家数量多,其中包括了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年,AREAER采用二元变量的方法来分析一国是否管制了资本流动。年,AREAER将资本项目进一步细分,最终得到了11个资本交易项目和2个与金融部门有关的项目,其中对大部分类别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衡量每一子项的资本管制强度依然是二元变量法:如果一国对某类项目没有采取任何管制措施,则认为该国对该类项目无管制,其资本管制强度值为0。
(二)IMF的Share指标
根据IMF发布的AREAER,格里尔和罗德里克构建了Share指标,用比例法测度一国的资本项目开放度,方法是先统计出样本期内资本账户开放的年份数量,以此除以总的样本期时间得到比例,该比例就可表示样本期内该国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
(三)Quinn指标
奎恩(Quinn)认为IMF的测度方法过于粗糙,他认真研究了《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他在原来衡量方法的基础上,把涉及到的项目数量扩大了一倍,同时不再单纯用0和1衡量管制强度,而是用更为详细的0、0.5、1、1.5和2进行计分,其中,0分表示完全禁止资本流动,0.5表示有资本流动数量上的限制或有相应法规的限制,l表示资本流动需支付重税,1.5表示资本流动仅需支付较轻的税负,2表示资本流动自由,无需交税。在更为详细打分的基础上,奎恩决定在计算强度时,把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分开计分,所以最终两个方向上的资本流动分值会在0-4之间浮动,构成衡量资本管制强度的指标。
(四)K-O指标针对OECD成员国,凯文和奥利维建立了一个资本项目开放度测度指标,资本管制强度与资本项目开放度相当于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该指标可以直接直接衡量资本管制强度。凯文和奥利维针对OECD发布的有关资本流动的法规,对涉及到的11类资本交易项目管制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描述。该指标以IMF的赋值法和Share指标为基础来测度一国的资本项目开放度,方法是先计算出上述项目中不受管制的项目的比例,再用其资本账户开放年数占总年数的比为权重加权。
二、基于事实的测度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一国资本流动的实际情况反推其资本管制强度的大小,它通过分析能测度管制强度的相关变量之间的联系,再借助相应的实际经济数据,建立起一国的资本管制强度指标。基于事实的测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测度一国投资率和储蓄率的相关性
费尔德斯坦和堀冈分析了21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年至年间的储蓄和投资活动,并对储蓄率和投资做了相关性检验以此测度资本管制的强度,其衡量方法是:如果一国的投资率和储蓄率越接近,则说明该国对资本流动的管制越强,反之则越弱。该测度法的依据是,如果一国实施了较强的资本管制,则说明外国资本难以流入,同时国内资本也更难流出,所以国内投资在更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本国的储蓄,因此该国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必定很接近。
(二)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测度法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在国内外利率处于利率平价关系的情况下,若两国利率水平出现了异常波动,通过国际资本的套利会使这种异常波动消失,从而维持两者之间的利率平价关系。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的资本管制强度测度方法,该方法最早由阿利伯()提出,他认为测度一国资本管制强度的大小,可以通过检验国内外利率是否处于利率平价关系,若越符合该关系,则表明该国资本管制强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三)测度资本流动规模
该方法由莱恩和米勒斯·费利切蒂提出,主要是借助一国资本流动的规模来测度资本管制的强度,基本思路是:通过测算一国资本项目下直接投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占该国GDP的比例,来侧面分析该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以此得出其资本项目的开放度,即资本管制强度。
三、对资本管制强度赋值梳理完历年政策法规后,接下来要根据当期政策变化对资本管制强度增量赋值,笔者将其分为下列五步:
(一)确定评估项:既然在政策梳理中已将资本流动分成四个资本账户项,那么在计算管制强度时,也要以这四类项目的管制强度为评估项分别测量。另外,为了更好地研究资本管制对各类资本账户项流动方向的影响,可将这四类项目的流入和流出分别计量。
(二)确定赋值方法:即如何对评估项打分。结合IMF的基于法规的方法,可采取区间评估法对各类评估项打分,具体做法是将该区间设定在[0,1],端点“0”和“1”分别表示对某一评估项为完全无管制和完全有管制,区间内部的值则表示介于两者之间。考虑到赋值的可操作性,可将该区间设定为非连续区间,每次变动视严格或宽松程度以0.05、0.10或0.15为单位调整。
(三)确定基期:由于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年-年各季度,故以年第1季度为基期,按上述非连续区间下的赋值法对以后各期管制强度进行测量。
(四)确定基期分值:考虑到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更加严格,而对资本流入的管制相对宽松;考虑到资本项目刚从年起步,资本流入仍不具规模;又考虑到年前我国证券投资项目几乎没有开放,故在基期不予打分。
(五)滚动加减:确定基期及基期评估项的分值后,利用滚动加减法测度以后各期四类项目的管制强度,如果管制政策变严格,则视严格的程度增加0.05、0.10或0.15,反之则减少0.05、0.10或0.15。相加减后,分值高于“1”的情况均作“1”处理,分值低于“0”的均按“0”处理。
四、标准化资本管制强度指标但是,由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管制强度仅在0至1之间变动,变动幅度相对不明显。为了更具体地观察我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管制的变化情况,以及更直观地了解管理当局在流入和流出管制上的偏好,笔者将计算得到的各类管制各期资本流入和流出管制分数扩大倍,将取值区间从[0,1]调整为[0,]。
根据标准化后的管制强度变化趋势,同时结合我国资本流动管制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对资本流出管制的强度一直高于资本流入的管制,但总体来看两个管制强度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主要对资本流出限制严厉,而对资本流入则加速放松。但在年加入WTO后,资本流出管制强度明显降低,此后也是持续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