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1、种子行业供给过剩
目前,我国种子行业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从年至今,我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需求较为稳定,分别为2.5亿公斤和11.5亿公斤。但是,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可供种量长期高于总需求量,且有略微上升的趋势,导致种子库存不断上升。年,我国杂交水稻可供种量为3.39亿公斤,杂交水稻总需种量为2.45亿公斤;杂交玉米可供种量为20亿公斤,总需求量为11.50亿公斤,种子供给量继续大于需求量,行业去库存压力较大。预计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库存量将继续上升,种子行业去库存、去产能需求巨大。
杂交水稻种子供需情况
杂交玉米种子供需情况
2、种子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与国际水平相比,目前我国种子行业集中度较低。年,我国种子销售收入前5名的企业共实现销售72.73亿元,约占国内种业总市值(.26亿元)的6%。而美国前三大种业公司孟山都、先锋、先正达所占美国种业市场份额超过50%。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推动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从年起,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种子行业发展环境,提高种子行业集中度。
—年国家出台主要种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行业整合效果逐渐显现。—年,国内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数量从家下降到家,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大型种子企业脱颖而出。
—年全国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数量变化
3、种子新品推出节奏加快
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布了《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实验指南(试行)》,允许符合标准的公司自行开展自由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绿色通道的开通,可以缩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结合企业品种审定的等待时间。年,绿色通道审批制度被写入新《种子法》。新品种审定速度加快将加速旧品种的淘汰,提升种子整体质量。同时,随着新品种审定速度的加快,行业龙头的研发优势将得到体现,“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产品市占率将明显提高。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种子行业整合将逐步深入。根据目前国家所推出的政策,预计未来生产经营规模小、研发实力弱的种子公司将逐渐在竞争中被淘汰,具有较强育种能力、资质过硬的企业将脱颖而出。种子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明显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有望显著提高。
4、海外杂交水稻市场巨大
水稻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98%集中在亚、非、美国家。亚洲20多亿人口2/3的热量、非洲和美洲10亿多人口1/3的热量来自于稻米。目前,亚洲开展杂交水稻始终研究推广的国家主要有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缅甸、泰国、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印度作为大米消费大国,每年的大米消费量接近万吨,水稻种植面积6.5亿亩。但是,印度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不到5%,杂交水稻在海外的市场空间可见一斑。
年亚洲大米主产国大米消费量及占全球大米消费量比例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培育存在明显的技术优势。中国科学家从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并在年成功应用于大面积水稻生产。在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推广成功的背景下,国际杂交水稻研究所(IRRI)于年启动了杂交水稻研究项目,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提供研究资金,由中国提供技术、专家和基本材料,IRRI于年育成第一批杂交水稻亲本和杂交水稻品种,并在国际组织和中国的帮助下向亚洲水稻主产国输出了材料和技术。
杂交水稻发展历程
5、种子出口政策放松
由于我国杂交水稻在早期推广的时候没有注意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除转让给美国外,我国杂交水稻品种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为解决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而被无偿推广。目前,国外已经获得基本的我国杂交水稻遗传资源,未来很有可能培育出适合各地生长的杂交水稻组合。然而,由于我国种子进出口奉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我国种子资源被国外企业侵权现象严重。
为了形成行业合力,借助我国现有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和杂交水稻品种的知识产权占有量,我国对不适应国际发展的杂交水稻进出口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政策的放松有利于加快我国杂交水稻“走出去”的步伐,为优秀杂交水稻种子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控制国外种子企业对我国杂交水稻品种肆意侵权的行为。
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既符合“一带一路”策略加强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要求,也符合提升我国杂交水稻国际占有率的需要。我国急需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来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行业领先地位。
我国种子出口政策变化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信贷小密圈,已有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