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茂股份及手机产业链分析

一、相关数据二、知识星球摘录(引用自“思想钢印”)1.#?个股景气度跟踪?#?国茂股份?#?手机产业链?一、国茂股份

最后一家新进股池的公司介绍,还是老规矩,从行业空间、竞争格局、商业模式三个方面研究。一看行业空间。机械设备分为通用机械和专用设备。通用机械是容易出牛股的行业之一,因为它有规模效应,它要求企业能想办法把一个通用产品卖给更多的下游行业,它的周期与宏观周期一致,基本面牛市的弹性大。相比而言,专用机械只能想办法绑大客户(比如股池中的先导、杰瑞、永创等),与行业周期共振。减速机是工业动力传动不可缺少的基础件之一,广泛应用于更细分子行业,千亿市场规模,下游排第一的行业占比也才3%,很分散。近年来虽然增速下降,近年来的增速在5~10%之间,但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件,可以看成是一个永续赛道。二看竞争格局。国内市场上的通用型减速机厂商主要包括海外品牌“SEW、西门子、住友”、和国内大品牌“国茂股份、宁波动力、泰隆、中大力德”,还有一些小品牌。通用型减速机的竞争格局核心是“进口替代”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两个大家很熟悉的逻辑。外资品牌SEW、西门子进入国内市场较早,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起步虽晚,但随着国茂股份、江苏泰隆等企业研发实力的增强,与国际一线品牌的技术与份额差距不断缩小。另一外趋势是下游行业对减速机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对环保、安全等方面要求的不断趋严,三四线及无品牌厂商被淘汰,推动了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年至年,国茂股份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速达到14.5%,明显高于减速机行业5%-10%的年复合增速。国茂股份在通用减速机市场的市占率从2.8%增长为3.6%左右,未来空间还是很大的。三看商业模式产品为齿轮减速机和摆线针轮减速机,是典型的通用机械,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高、中、低端产品各占25%、50%、25%,属于成本控制能力很强的高毛利高性价比产品。公司获得规模效应的竞争优势在于产业链一体化,向上游延伸,提升关键零部件自制率,保证供应链响应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其次用生产模块化、精益化的方式,来解决产品多品类的问题,维持一定规模模效益。公司是减速机领域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目前有3万多种零部件类别,已生产出的产品型号达15万种以上。销售体系采取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稳定经销商团队是高效扩张的关键,公司对经销商的话语权比较高,主要是对公司产品质量和售后比较满意。公司A类经销商合作时间超10年,对于公司产品信赖度、忠诚度高。近年来,公司也开始通过外延并购外资厂商打开高端减速机市场,产品价格和档次与SEW一致。最后从景气度看,公司18年原产能约25万台,19年募投35万台,去年新释放了11万台,约合募投的1/3,预计今年再释放1/3,未来两年增速不低于25%。总体上,国茂属于制造业赛道上的稳健标的,确定性较高的品种。估值上看,因为其有一定的周期性,属于典型的顺周期品种,目前正处于上行周期的中期,去年估值出现了大幅提升,按周期股的特点,估值区间将逐步下移,年底的合理估值区间将下移到35倍左右,相当于PEG1.2。如果股价后市到合理区间,将是非常好的品种。二、手机产业链简单说一说手机,这个板块Q1有点动静,但Q2又被抛弃。海外手机市场受疫情影响,Q2销量下降,特别苹果链和三星链以线下为主,受影响更大,所以,虽然印度市场疫情严重,但小米整个海外的预期还是手机品牌中最好的。国内,因为Q1对今年预期比较乐观,且大家都想抢华为的份额,积极备货,二级市场也涨了一波。但事实上,华为的高端机消费,想当一部分并没有转化其他品牌份额,而是暂时被抑制了。中低端机方面,5G的消费不理想,4G低端机有需求,但芯片又缺货,给整个产业链的备货造成很大的困扰,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对二级市场的投资信心影响很大,导致机构配置Q1上升,Q2又下降。手机供应链就是库存与预期的管理,不确定的情况下,股价的波动也是非常之大,不过,股价的底部永远在预期最低的时候,而不是景气最低的时候。做TMT,就是这么不省心。

2.一、盘面观察

五一之后,板块轮动明显加快,十二个交易日,先是钢铁煤炭等大涨又大跌,又是喝酒吃药等抗通胀行情,中间市场上还有各种题材。

今年的盘面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估值上不去。估值上不去,意味着只能涨业绩,那就意味着再好的公司,涨多了也要兑现一部分,否则会反反复复做过山车,大部分公司到了年底,可能还在这里。

二是题材股热度大。因为个股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资金就要不停找热点,一旦遇到有市场共识的板块,就要拼命炒上去。

很多人可能既没精力做波段,也不愿意去炒题材热点,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守着手上的公司,新来的钱加一些景气度一般但确定性不错的公司,今年降低盈利预期,把收益留给明年,这是今年比较简单的投资思路

难度大一点的方法就是深度研究个股,看看能力圈范围内,在热度不高的公司上,有没有被忽视的股票。价值投资,长期的超额收益要看你的体系是否长期有效,但一年内的超额收益还是要靠挖牛票,深度研究。这也是我今年加大中小市值公司研究的原因之一。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抵制题材股炒作的诱惑。你别看题材股一波炒作可以涨%,但当你发现它是市场热点时,底部已经上去30%,你的成本就比率先发掘的游资高了30%,通常你很难精准逃顶,顶部再去掉20%,你此时的真实盈利空间只有23%(假设10块涨到20块,你13块介入,顶部还要去掉20%就是16块)。而题材股炒作一旦结,股价是会回到原点的。就是说,你向上23%,向下30%,赔率不足1,又没有长线持有的价值,一般的散户参与,肯定是被收割的。

还有,大盘不稳,前期介入的游资随时可以认赔出局,你的成本比别人高30%,意味着别人一旦选择出货,砸下30%毫不手软。

价值投资可以不考虑成本,只要成长性强,成本高一点就是少赚一点。而趋势交易,成本是重要因素,双方最狠的一招就是打到你爆仓(散户就是心理承受极限)再拉上去,反复收割。

如果你真的看好某个题材,唯一的胜算是在市场发掘它之前埋伏好,忍受长时间的不涨。

二、问答

1、聚焦:生益科技一季报不错,上游材料价格也开始跌了,怎么股价还是跌跌不休,看不懂。

郭敬文回复聚焦:不懂就对了捂脸同期覆铜板的金安,建滔,股价还翻了一倍呢???

答:之前在介绍生益的时候,我就强调,这个公司什么都好,但正因为太好了,所以估值一直偏贵。你看看金安国纪涨了一倍,21年的PE才15倍,生益一直在跌,它现在的PE还有22倍。

换句话说,金安,建滔为什么能涨?除了景气度向上,主要是因为生益的估值高,落差太大。所以不能回头问,别的都涨了,为什么生益不涨。

虽然它们是同一个行业的,生益是按偏价值的成长股定价,而金安,建滔是按周期股定价。未来景气度见顶,可能生益还是这个价,金安,建滔就要回到前期底部了。

另外,生益科技有一部分市值是生益电子的,通讯PCB目前市场都不看好,也拖累了生益的估值。

2、生如夏花:钢大你觉得像港股中芯国际这样的公司,28倍左右的估值,一季度业绩也是超预期的,行业景气度也在,估值不算高,但是为什么股价就是迟迟不动呢?

答:投资的一个方法是买分歧,你觉得某公司很好,但就是不涨,一定是市场对它有别的看法。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正确的,那就下手,这叫买在分歧,一旦分歧消除,如果你是对的,那就涨上去了,如果你是错的,那就认赔出局。

市场有一种声音认为中芯国际这样的公司,如果没有先进制程,低端芯片就是电子原材料,就是一个纯粹的制造业周期股,跟任何一家代工厂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再是半导体龙头,之前看好的长线资金也在撤出。

另一种声音认为中芯国际还是承载着中国半导体制造的希望,未来还是会进入先进制程的,所以不能完全按周期股给估值。

我觉得中芯国际很可能会像几年前的京东方A,人气高,但就是不涨,或者涨一波再套一波。持股体验不会很好。

3、蜗牛慢慢爬:钢大,在工程机械里,除了三一,对中游的恒立液压和捷昌驱动(线性驱动)如何看?

个人理解,下游的三一等如果是周期变成长的话,那中游的适应范围更广的核心组件,是否更有可能提前变成成长股,周期性更低。毕竟他们背靠中国的大市场,也通过下游众多的机械公司开疆扩土。是不是可靠性会更好一些?

而且好像有些分析师看三一等机械股时,都拿恒立的业绩做先行指标。

答:恒立是典型的估值过高,遭遇戴维丝双杀而下跌,这种下跌通常不是跌到合理估值就完事儿的,而是要非常低估或者景气度反转才会有资金重新买回来。

恒立的确定性是高于三一的,但它现在的估值压力也比三一大,所以我觉得它们的机会差不多,未来都是一个反复筑底的过程,除非景气度忽然恢复。当然,从长线看,恒立略好一点。捷昌驱动没有仔细研究过。

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tshysc/15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