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古籍善本
善本,善本,自然是好书。只要是珍贵难得、内容精美的古书刻本、写本均可称为“善本”。
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大都是写本,将原稿或别本缮写下来,与原文校核无误,便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得到应用,书籍便有了“版本”一说,虽为后人考证加大了难度,但也给善本的收藏增添了很多趣味。
版本出处的不同,收录文献的多寡,校检程度的精劣,印刷(缮写)质量的高低,出版时间的早晚等等,就让古籍有了足本与残本、精本与劣本、古本与今本、孤本与复本等方面的差别。在扩大了善本内涵的同时,历代的学者、藏家也对其标准有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清末张之洞解释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献性、技术性与艺术性。
不同时期的古籍特点
特定的历史环境赋予了不同年代的书籍独有的风貌品格。一页宋版一两金,宋代刻书将唐代褚、颜、欧、柳等诸位书法大家的字体运用于刻书之中,在将楷书推至高潮的同时也给予了宋版书端庄凝重的精神气质,此外,其稀少的存世量也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企。元版书秉承南宋遗风,形成了黑口、赵字、无讳、多简的风格特点。“黑口”指中缝线上下两端的墨印黑条,“赵字”指刻书用字大多模仿赵孟頫的字体,“无讳”指书中不见因避讳而少笔多画或借用他字的讳字现象,“多简”指多用俗字、简化字。明代刻书分早中晚三期,风格不尽相同,早期“黑口赵字继元”、嘉靖开始“白口方字仿宋”、万历之后则是“白口长字有讳”。
清以前出版并存世的虽有不少善本,可大多被藏在国有图书馆、博物馆里,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中;少数在海内外私人藏家手里,也轻易不会出手,所以市场上常见的大多为唐人写经、宋版残页、元明清前期古籍乏善可陈,大量的是清中后期与民国书籍,更得让人沙里淘金。清初善本有明代遗风,字形长方、横细竖粗,根据出版方不同大致可分内府刻本、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康熙时,字体开始变化,很多用始于唐宋、流行于明清官场科举的“馆阁体”,嘉庆时,已然失去了前人刻本那种舒展圆秀的雅气,而变得呆板失神。民国时期的图书出版量更是可观,内容丰富,因年代较近,流失损坏较少,因此价格也较低,但其中也不乏精品。
古籍善本的市场表现十分稳定
国内艺术品拍卖当中,古籍善本一直是最稳定的一个板块。十几年来,古籍善本的价格始终比较平稳,呈稳步上升趋势,尤其是堪称善本的古籍几乎从来没有下跌过。
古籍善本的买家,始终是一个规模不大但稳定的群体。古籍收藏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收藏的最高层次。它不仅要求藏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要拥有相当的文化涵养,然而真正能够两者兼备的人在市场上却是少数。因此古籍市场始终处在一个“慢热和被低估”的状态当中。这是古籍价格能够长期保持稳步攀升的基础,也是近年来许多投资者选择古籍保值增值的原因所在。
在诸多类型的收藏品走俏市场的时候,古籍的收藏价值也逐渐得到了藏家的重视。在艺术品市场上,书画作品似乎人人可欣赏点评一番,面对古籍善本多数人则望而却步;一部宋刻孤本,其文献价值无可比拟,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它呢?千年过后,“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古籍善本的收藏来说,仍然适用。
年,过云楼藏拍将古籍善本推向高潮,6月4日北京匡时的过云楼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拍卖成交价格是2.1个亿。此后,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年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万元落槌。
年5月18日下午,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板块举槌。“笔墨文章——信札写本”、“古籍善本”、“海岚·里昂的东方传奇——里昂藏历史照片及文献资料”3个专场共余件拍品,涵盖古籍善本、碑帖信札、史料文献等多个门类,共收获成交额万元。
年5月30日,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张文靖书札四帖卷手卷以万成交……
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数据,再次证明古籍善本在历史推演中越来越清晰的价值。
您手上的藏品是否不知如何上保利拍卖会?本公司与北京保利签署了长战略合作,如你手上有开门瓷器名人字画精美玉石请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