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王慈明香港在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扮

编者按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女士指出,中国市场开放提速,但是就资管行业来说,香港会继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少外资仍以香港为跳板去进入内地市场;香港提供的投资产品丰富,监管严谨,投资者保障机制行之有效;两地监管机构的亲密合作为进一步加强两地市场的互通提供一个稳健的基础,相信香港会继续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分散风险及掌握投资机会。

本文已收录在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率领团队精心撰写、连续十五年权威发布的《0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作为跟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晴雨表,本次报告将继续以专业角度,深刻聚焦经济双循环格局下资管行业发展状况,并特邀资产管理领域的资深专家如招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行长杜菁、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农行理财董事长马曙光、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陶以平等多位专家参与。文末附有预订方式,本书将于00年1月出版,欢迎征订。

课题主持人: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香港在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扮演的角色

黄王慈明(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

香港对于中国市场开放一直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据港交所资料显示,截至00年3月底,H股及红筹股合计市值为9.9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3成,较九七年回归时的16%总市值占比增长近一倍。不少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集资;而外资透过香港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亦愈来愈多,年底推出的沪港通,及后的深港通,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便捷方式参与A股市场:海外投资者基本上可按照国际一直沿用的交投及运作模式参与A股市场。由于其便捷性,对不少外资公司而言,在多条渠道中,沪深港通已成为必然之选。沪深港通现时已涵盖超过,只股份,随着制度不断优化,去年沪深港通北向成交量更创新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人民币亿元,自沪深港通推出至年底,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分别录得人民币9,亿元及10,亿港元的净资金流入,海外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持有的内地股票总值达1.44万亿元人民币,占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A股市场的.4%,足证香港作为投资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除了A股,内地债券亦稳步向外资开放,年债券通开通,境外投资者可以国际惯常的交易平台、交易方式、托管及结算安排参与银行间债市。据港交所年全年业绩报告,债券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亿元,约是年的三倍,现时外资参与内地债券市场持有量约为.6%;随着投资渠道进一步优化,中国债券纳入国际指数,香港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只会有增无减。

基金公会一直与会员公司及监管机构紧密沟通,将外资投资内地市场遇到的痛点,向监管机构反映,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吸引更多高质量、长线资金投入国内市场;同时推动国内市场采纳国际最佳运作模式,令运作更高效。而此举亦配合海外投资者需求,从投资价值及相关度来看,中国股债将会是一个环球均衡组合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家讨论的焦点是要配多少和怎样配,而再不是应不应该配。我们了解內地监管机构希望提供多个渠道让海外投资者參与內地市场(例如既发展债券通,又同步改善QFII/RQFII及CIBM全球通),我们亦会继续积极与内地相关机构沟通,去优化各渠道,扫除技术障碍,令海外投资者更大范围及更有效参与国内市场。

另一个业界希望能落实的是香港与内地市场ETF(交易所买卖基金)的互联互通计划。倘若两地的投资者能够买卖对方市场挂牌的ETF,无疑能丰富产品–透过香港挂牌、投资于各地市场的ETF,内地投资者可以透过低廉有效的途径参与国际市场。这亦是公会一直提出的诉求,而我们认为若能参照沪深港通的模式会是最理想的。

回到本港股票市场,去年年底阿里巴巴回港第二上市,早年赴美挂牌科技股份亦相继表示有兴趣来港上市,再加上近期中美的磨擦进一步开展,预期更多中概股会考虑到港上市。此趋势既可提升交投量及资金规模,有助基金经理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新经济公司增长的机会。此发展强化本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成为创新企业的最佳上市地,提高资产规模。

港交所年进行上市制度改革容许创新产业来港,内地新兴产业公司相继来港挂牌。而00年年初推出的法团版同股不同权咨询;若落实相信可吸引更多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但必须重申不少资产管理/基金公司公司对于同股不同权有保留:普遍认为这结构本身已是向主要股东倾斜,损害小股东利益;再叠加复杂安排法团身份的不同投票权建议引入的机制跟现时规管个人身份的不同投票权的要求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认为这会令整体股权结构极为复杂,担心小投资者难以掌握,更遑论理解其含义。公会已就咨询文件提交详细建议,我们希望能协助投资者掌握有关增长及投资机会的同时,能尽量减低这架构带来的损害;务求争取较大的投资者保障。

中国市场开放提速,那是否意味香港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香港应如何定位?就以资管行业来说,我们认为香港会继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少外资仍以香港为跳板去进入内地市场;与此同时,香港提供的投资产品丰富,监管严谨,投资者保障机制行之有效;而两地监管机构亦一直合作无间,为进一步加强两地市场的互通提供一个稳健的基础,我们相信香港会继续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分散风险及掌握投资机会。

其中一项业界引颈以待的计划是正在筹划的理财通(WealthConnect),若落实,这计划将为本港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把握大湾区市场机遇,大湾区居民的投资需求庞大,年底湾区总人口逾7,万,地区生产总值达16,45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3,34美元。

如果香港证监会认可基金获放行加入此计划,可以为湾区内居民扩阔有限的投资选择,丰富其组合。为了符合风险可控的原则,基金公会建议在首阶段只将低风险、非复杂及非衍生产品类别的认可零售基金纳入计划。至于审批等方面,我们建议仿效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无须再逐只去审批,并以闭环式运作,设有一个总额度。

香港有大量的金融和投资专业人士,严谨的监管制度及丰富的规管经验,成熟的产品线,再加上本身各项世界级的软硬基础设施,均使其在大湾区提供理财服务有一定的优势。安永和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于年底发布有关大湾区的调查指出,会员公司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和内地基金管理公司带来巨大的机遇,能大大巩固香港作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地位。

根据公会与毕马威共同撰写的《香港基金业05愿景》报告,受访的基金公司预计未来五年总资产值将会有一成的增长,有三成的基金公司更认为增幅会超过30%;一半的公司表示过去三年来自内地的总资产值有所增长,另外有47%的受访公司预计在未来五年来自中国內地的资产将增长11-30%,另外有11%预计增长31-60%,1%更预期增长61-%。总体而言,行业未来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内地,而大湾区更是重中之重。超过两成的受访基金公司已经就大湾区发展制定策略,另有37%的公司会在未来一年制订相关策略;行业正积极装备自己,迎接大湾区“理财通”带来的商机。而就这计划,我们亦提出建议务求能令投资者有更多投资选择;善用香港这平台去迈出海外投资的第一步。

《0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书讯

本文为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女士所撰,原文已收录在由巴曙松教授率领团队精心撰写、连续十五年权威发布的《0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作为跟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晴雨表,本次报告将继续延续过去架构,深刻聚焦新时代下的资产行业转型,并特邀资产管理领域的一线资深专家参与。文末附有预订方式,本书将于00年1月出版,欢迎征订。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00)》

课题组简介

课题主持人:

巴曙松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特邀专家:

杜菁

招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行长

黄王慈明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

马曙光

农银理财董事长

陶以平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

王菁

瑞士信贷中国境内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

姚文强

金鹰基金总经理

郑杨

浦发银行董事长

(注: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历年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目录

征订信息

联系人:

江雅好

邮箱:yahao_jia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tshysc/15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