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错配资源及资源错配的概念界定

前言

“资源”在一般的语境下指的是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动植物、海洋、森林和矿产等。而在经济学领域中,其概念被定义为:人类为了进行财富创造,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要素以及其它方面的保障的总称。伟人马克思提出这样的观点:在财富的形成过程中,土地和劳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财富形成的基本原始资源。而恩格斯则认为,在财富的形成过程中,人类对于原始材料的后期加工,是其从自然资源变成人类财富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可以看出,资源从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经济和财富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资源首先是可利用的,同时具有稀缺性,并且可以被使用以创造效益。从《国富论》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本等;到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则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与资本。到如今,经济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经济学中资源的概念,可以分为多类资源如:人力、物质以及抽象的衍生资源如知识、信息、权力、金融等。

人们对资源的研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最开始的资源仅包含劳动力力、物质资源等,经过扩展后到现在的实体资源如经济、制度等以及各种抽象资源:信息、智力等。如今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优化这些资源的配置,使得资源可以被生产部门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从而最大程度地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繁荣。因此,本文研究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源主要指的是包含了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源的综合性因素,文中提到的资源指劳动力和资本。

上世纪中叶,学术界针对于资源错配开始大量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逐渐向产业化集群的方向发展,对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优思想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市场对于资源具有完全的定价权,资源自由流动,不受部门和地域的限制,在没有盈余和短缺的市场出清状态下得到充分利用。然而要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必须在上文提到的前提之下:完全竞争。在这个前提下,价格与竞争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然而现实与理论不同,这个前提无法存在于真实的市场中;特别是欠发达国家,缺乏成熟的市场理论与机制,资源配置只能达到“次优”状态。而且,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存在,比如垄断势力挤压小微企业、特殊政策的发布、市场存在信息差等,这导致市场失灵,并使不同的竞争主体拥有差异性的资源配置条件,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源价格与获取路径。

这导致了市场竞争主体对于资源的获取具有优、劣势之分,有些主体或部门能轻松获取资源造成资源过剩,有些主体或部门资源短缺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源间的自由流动,资源利用率下降,部门间的边际收益差距拉大。这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背道而驰。而这种现实中的资源配置不当也可以称之为“资源错配”。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深入微观企业数据,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由此引出了学界对资源错配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hyscyj/19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