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网友在南生的文章中提醒南生,在介绍各国GDP的时候不妨转换成人民币,而不要采用美元做单位。南生有时候也的确这样做了,但美元毕竟属于国际性货币,是各国或国际组织公布经济或价格时所采用的单位,网友们也不需要过多的排斥。实际上由于各国或地区物价的差异,不管换算成哪国货币也都不能真实反应各国的“真实经济”。因此,学者们也提出过“国际元”的概念。什么是“国际元”?目前国际上的商品和服务通过都是用汇率换算成美元,但缺陷不少。有的国家为了鼓励出口,货币人为贬值,而另外一些国家的货币又虚高了。导致按照美元算,虽然两国的GDP总量相当或人均GDP相当,但真实的生活水平却相差很大。因此,学者们就发明了“国际元”,一种虚拟的、平衡的、积极的国际性货币,采用购买力平价而不是汇率的方法来确定的一种国际标准货币单位。这样各国GDP都可以统一转化成国际元。但可惜的是,“国际元”最终不了了之。而目前国际上经常提到的“国际元”本质上又是“国际美元”。那什么是“国际美元”呢?官方术语是:采用国际美元为单位的一国货币不能用当前市场汇率来转换为另一国家的货币,而应该先利用购买力平价系数调整系数转换为该国货币再通过市场汇率转换到另一个货币。用通俗的说法来概括上一段落就是:在用“国际美元”的算法中,依旧使用某一国货币为计算单位,为基准货币(目前一般使用美元为单位)。但各国货币在换算成美元的时候不是按照汇率来计算,也是按照购买力平均来换算。对美国国内而言采用汇率和采用购买力都一样,所以美国在使用“国际美元”计算的GDP和使用美元计算的GDP一致,没有变化。而其他国家的GDP和采用汇率时有较大的变化。比如,按照汇率,年中国GDP约为12.24万亿美元,但采用“国际美元”中国的GDP超过了20万亿美元。小结:“国际元”、“国际美元”都是虚拟的、无法使用的货币,是依托购买力平价来对比各国“真实经济”的。而美元是真实的,在国际上可以使用的货币。网友们,看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