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bdfyy999.com/m
领导的如下行为会把员工用废:
1.众人皆“忙”,我更“忙”。
2.情绪容易失控。
3.不协助下属做跨部门沟通,甚至把下属当皮球踢。
4.不做流程化梳理和优化。
5.过于集权,不分权,不授权。
6.过于追求完美。
7.不会沟通,甚至不作反馈。
8.不肯给予优秀员工充分激励。
一、“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学习。
(一)凡事要求速度而不顾及实际的想法都是急于求成,不但自己容易焦虑,团队整体上也更加的浮躁和焦虑。
“忙”也是一种情绪,要努力把情绪剥离,才能稳定发挥工作能力。太急于求成,高度焦虑,其实是心力不足,对工作没有做好多种预案。如果不给自己停下来的思考时间,相当于是在用时间和精力去碰运气。如果是作为执行者,由于有上级进行把控和兜底,其影响范围尚且可控;但一旦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或者是领导者,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安稳平和的决策,多从实际出发。欲速则不达,想清楚了,执行到位了,速度自然就上来了。
追求成功的路上要学会松紧配合,用心太切,用功过度都会导致事与愿违。认清自己的能力,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不急功近利,以平和之心,在该做的时候做该做的事,在前进的道路上寻找乐趣,寻找每个阶段适合的节奏,不要总是在赶路,却又不抬头看路。留一份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二)很多老板会经常抱怨组织的效率低下,无论用什么方法似乎都不能很好的“提速”。这时可能是落脚点错了。1.很多时候,并不是能力的问题出不来人效,而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导致效率低下。
如果仅放在员工个人身上,思考如何通过提高员工的主观积极性来提高效率收效甚微的话,需要考虑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工作流程、点与点、点与面等组织层面上的内容着手解决。当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时,重要的是把事情作对,当你不知道时,重要的是做对的事。别人强,自己不强,首要考虑的是自己不强的表现是什么?然后再以这些弱势对标别人的强势,继而能找到原因,做出改变。例如,一人多职,看似节省人才成本,实则效率极度低下,尤其是几千万的企业更是如此。
2.我们当中许多人每天不辞辛劳、忙忙碌碌,却很少去思考我们对他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们一般做事的方式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做成,中途有了阻碍就去尽快解决掉,但是中间缺少了同理心不知道其他协同者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样就对整个事情出现的真正原因缺少了正确的判断。许多人都在努力平衡各种计划,管理各项任务,回复各类客户,应付各个紧要项目。当按照任务清单一项项地完成任务时,我们不会去思考怎样积极主动地与人接洽。于是我们渐渐会变得视野局限和目光短浅。(三)高效比高产重要。
不应推崇忙碌,而应推崇高效:投入的精力能减少吗?要做的事情能砍掉多少?工作清单里写的不应是“哪些事情要做”,而是“哪些事情不要做”。高产指的是把时间全部占上——把时间表填到不能更满,然后尽你所能,做得越多越好;而高效指的是找出更多未被侵占的时间,留给工作之外的其他事——留给休闲放松,留给家人和朋友,或者留出时间,什么也不干。没错,什么也不干是完全可以的。更高的境界是:没有值得做的事情。
(四)给自己制定一些策略,学会放慢节奏,每天给自己一些空闲时段,让自己不会濒临爆发点。与其在办公桌上吃午饭,不如把饭带到户外吃,去呼吸些新鲜空气,这样可以给下午的工作积蓄能量。把重要的会议提到上午,因为上午的你更加精力充沛并能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提前看一下你的每日计划,每天上午和下午调配出30分钟的休息时间,自己给自己充充电。这种自我管理的方式大有可为,不仅仅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它还会保证工作的高绩效。
(五)我们总是错误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好像时间就像空气一样,要多少有多少,不知珍惜,不加节制。我们如此将时间成本错配,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尽量放空自己,把固定的不重要的事情分配下去,必须要保证自己有思考的时间。优秀的领导者其实并没有很忙,更多思考公司的布局,发展,完善,目标,规划……
领导者,不要让自己陷入琐事之中,因此扰乱自己的思绪,搞崩自己的心态——当领导者的眼界、格局足够大的时候,就不会轻易被眼前的小事困扰,会有更强大的内心去应对这些事情。
(六)能影响到我们的不是外部世界,而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减少那些不合理的欲望,做该做的事,做事也能够心态平稳。生活也是如此,生活最合适的状态就是松弛有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知道什么时候该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什么时候应该放慢脚步,调整心态——在平时生活中要学会利用闲暇时光,去培养自己的心态,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生必须有追求,但人对于所追求的目标不能过于执着。人生的最佳境界应该是顺应自然的节律,保持心灵的自由。要学着放下,放下急于求成的名利之心。这不是不要有进取之心,而是应当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去进取。这也就是“道法自然”。
(七)经常遇到问题会急于作出响应,通过自己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去解决,但当真正冷静下来的时候又极大可能去后悔已经做出解决方案,因为其中可能存在大量不妥或者可优化的地方。这些都是因为遇事不够沉着,做不到稳,做不到把控节奏,追求快固然没错,但是在经验不足的时候要做到先追求稳,切勿因小失大。鲁莽、草率的行动,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只能造成更多的问题,因为虑事不周而把事情搞砸。甚至各种决定来回“拉抽屉”,多次反复,耗尽团队的心力与精气神,这种消耗,远远大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八)接到事情的时候反复提醒自己“缓”下来,捋清思路,再着手去做。如果能再“缓”一点,问清上级和同事,让思路更清晰,也才能更加降低失误的概率。“缓”也是需要慢慢养成习惯,在凝神定气中孕育出一种奋发的气象来。
二、情绪容易失控
(一)容易暴怒,一是修养不够,还包容不了别人;二是能力不够,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认知不够,还看不见当下的主要矛盾。
心理学家把愤怒情绪称为“掩饰”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太强烈,总被用来隐藏其他情绪。我们的愤怒掩盖了我们内心的恐惧,使我们不再体验恐惧。这种恐惧解除方式代价高昂。这些愤怒情绪对我们而言是致命的,会使情绪面的账户大量透支。指责者在这时完全相信另外一个人才是罪魁祸首,于是怀有“我必须惩罚你”的故事情节。你绝对不能养成指责者习惯,它会害惨了你。
(二)如果管理活动需要去看领导者的意思、心情、想法,基本上都会双向疲惫的——员工选择听上面安排,“怕”被批,不折腾。
领导安排了一圈,但毕竟炮火声听的不够清晰,决策也是试错;错了又想追究员工的问题,但决策是自己做的,只好说员工不够努力,不够用心。
团队的精气神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管理者,管理者需要情绪稳定,这里的稳定是始终让员工感受到,情绪高涨,充满希望。管理别人先管好自己,管理自己就是管理别人,别人就是我,我就是别人。成熟就是能够心平气和地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一个人能解决什么问题、调度什么资源,大抵决定了他能在什么位置。一个人的上限是由情绪、心态、品德决定的,而下限是由能力决定的。让自己上限越高,就越是要比常人付出的更多或者就得要吃更多亏。就像是能力能在紧要关头饿不死自己,而“情商”能让大家团结一致去寻找食物。
(四)如果压力过大,变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整个人僵在那儿,可以把真正出了问题的地方一一记下来。
一般来说,只要把事项列出来,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两到三类比较概括的问题。这么一来,问题就显得不那么“可怕”了。列出一张问题清单,要比毫无逻辑地瞎想“什么都不对”好得多。把问题归类并列清单,根据解决的重要程度逐项提出应对办法,事情终归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即使过程中仍然会产生新问题,也按上述方法处理。列出一张问题清单,逐个问题击破,是在解决问题;而瞎想“什么都不对”除了制造焦虑外,别无用处。三、不协助下属做跨部门沟通,甚至把下属当皮球踢。(一)领导层在做决策时吵架,部门长为了工作而争论,再正常不过,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把目标不清晰的任务交给下属来解决,这样只会把矛盾下移;而他们可能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员工希望管理团队能解决,这样他们工作的时候,目标就更明确了。管理者不能或不愿意下决定,同样也要承担“不下决定”的后果。如果不在领导会议上解决,延续到员工层面,整个公司会因此陷入内乱——内耗是一个公司走入深渊的“最重要”的推力。
(二)在一个季度内,当工作目标看起来难以实现时,部门之间的工作需要重新协调才能改善这种情况,部门长之间多长时间讨论一次?部门长在开会的时候,是否能很有条理地从细节上回顾这些工作目标?比如说:深度探讨为什么这些目标能够实现,或者为什么实现不了?开会的时候,各部门之间有没有共同的目标?还是都在为自己的部门争取更多资源和投入?或者说尽量避免参与自己领域以外的事情?产品知道市场需求及销售难点,市场和销售理解产品开发难度和速度,客户支持和服务团队知道产品进度,并给予客户合理解释和安抚,信息互通,互相支持和理解——这样的状态好过于:销售被市场和客户催着走,开始剑走偏锋,催着产品部门开发“奇怪”的功能;产品怪销售不了解自己的产品,不懂得如何卖产品。(三)公司中的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是我们在做绩效考核和分工的时候,没有把团队协作放在第一位,只强调了个人的目标和部门的目标。
当责任的量是一定的时候,一方担责过多,会导致另一方担责过少。当自己背负过多责任又不被理解时,总会觉得很委屈。殊不知,是自己把角色先搞错了。过度承担责任而引起的其它人的消极从而整体能力不足,或不敢承担责任而引起的整体能力不能有效释放,或出现问题时退让方会过分退让,两者间出现真空,三种情况都无法达成目标,那么:1.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什么,我们所面临的后果是什么?2.因此,我们所分别面临的后果是什么?3.哪些是我们可接受的?4.哪些是我们不可接受的?只要目标一致了,就可以互相拉一把,而不是互相拆台。公司的目标需要被所有人看见,部门之间也需要被彼此看见。平级对平级互不负责时,只有都参与进来,有连带责任,才会彼此负责。合作的核心就是,如何让双方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而且有共同的目标。当把公司不同职能的同事视作必须克服的困难时,要么是自己的意识必须转变了,要么是公司的某些体制需要变革了。(四)把目标降维到可实施可操作的任务,也是管理者需要下大力气、刻意练习的能力——这是执行力的第一步。班子建设的核心是让每个人跳出自己的角色,上一个台阶看问题,这样可以更了解业务全貌和目标。每个人不应该只是了解自己的岗位,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