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878393166369858&wfr=spider&for=pc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天姣深圳报道
瑞银香港新总部将搬至“新地西九龙站上盖项目”,9层写字楼面积约25万方尺,租期约4年。
“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边有着很多可能性。”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称,新办公室距离西九龙高铁站很近,可更有效与大湾区内地主要城市接轨,提升同事的工作效率与团队合作。
近期,瑞银集团全资子公司瑞银基金销售(深圳)有限公司于深圳前海落地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瑞富众”,旨在服务中高收入人群,提供国际化、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
钱于军表示,在前海落地财富管理数字化平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该项目若以深圳为起点,瑞银计划将推广此模式到全国其他城市。
“前海总能给我们更大的大湾区想象力。”钱于军说,前海尤其地理特殊性,处于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中心。瑞银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认为其未来仍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
“我们致力于挖掘大湾区内资产配置等需求,也期待瑞银香港与内地的同事能够坐着穿梭巴士上班、见面。”他指出,瑞富众为一个创新的财富管理数字化平台,提供了瑞银与合作机构的公募基金,短期内将会推出私募基金。这也可以理解为,瑞银在传统财富管理服务中的百宝箱内掏出一包工具,在传统目标客户群体标准的基础上略做下沉,拓展出一个有财富管理需求的新群体。
瑞富众并不打算成为基金销售的“超级市场”,而是采取“优中选优”策略。“内容为王是瑞银的核心优势。”钱于军解释,其中,瑞银首席投资官(CIO)是关键,它由一批最精英、且最核心的首席经济学家及分析师组成,后者对资产配置提供高屋建瓴的观点。基于此,瑞富众线上平台会甄选出贴合其观点的“瑞银CIO式产品”。
除瑞富众外,瑞银也计划将更高端的内容与服务下移至线上平台,其核心策略是:向中高收入人群提供高净值人士获得的服务,以高端策略驱动产品。
开拓新财富管理需求群体
21世纪经济报道:在瑞银全球发展战略中,对中国市场有何定位与期待?
钱于军:瑞银总部所在的瑞士市场很小,因此坚持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银行一直是瑞银集团战略的核心。
中国金融开放伊始,瑞银便进入中国市场,一直对中国市场持有坚定的信心。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30多年里,通过运营与发展瑞银证券、瑞银资产管理、瑞士银行等在华子公司,瑞银积攒了良好的正面经验,也成为了外资行内唯一具有独家管理全牌照券商的外资机构。
“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增长”是瑞银的整体战略。瑞银对中国市场很有期待,瑞银在中国的全球三大业务各有各的精彩,有其自身的增长故事,也分别有下一步扩张的重点。
瑞银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于深圳前海落地的财富管理数字化平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可投资额度在万元-万元的中高收入群体是目前计划的主要受众。该项目以深圳为起点,瑞银计划将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线上方式开展“中高收入人群”的财富管理,瑞银如何拓展业务?
钱于军:传统的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其实并不仅满足于创新型的线上服务,他们同时更希望能在线下与高级客户经理进行相对深度的交流。
针对中高收入人士,他们可能更偏好在线上自己操作。瑞富众是一个开放的数字化平台,其内部收纳了瑞银与合作机构的公募基金,短期内将会推出私募基金。这也可以理解为,瑞银在传统财富管理服务的百宝箱里拿出了一包工具,同时在传统目标客户群体标准的基础上略做下沉,拓展出一个有财富管理需求的新群体。
在此过程中,瑞富众的目标是,经由挑选最符合其偏好的证券类基金产品,满足该群体的财富管理需求。
并非为基金销售“超级市场”,内容为王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公募基金的线上代销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瑞银将如何突破?
钱于军:我们并不打算成为基金销售的“超级市场”,也不会降低门槛,而是采取“优中选优”策略。与此同时,瑞银将培养自身的核心客户群体,希望发掘出对资产配置有较为了解的专业型客户,如万人民币额度私募基金配置的群体。在此之上,瑞银会围绕他们的需求建立对应的财富管理线上平台。针对不同资产配置额度的中高收入人群,瑞富众是有别于瑞银其他两个财富管理平台的线上平台,通过差异性的服务,与扎实的研究内容,满足不同的资产配置需求。
“内容为王”是瑞银的核心优势。瑞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学家、分析师与策略师时刻 瑞银向客户提供一个有精选范围,客户根据阶段性的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我们同时十分看好内地与香港间的资本互联互通,也会逐步加大推动相关的跨境资产配置服务。其也为瑞富众在深圳前海落地的原因之一:前海尤其地理特殊性,处于深港高度融合的关键中心。另外,我认为“跨境理财通”未来也仍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瑞银集团对在华子公司瑞银证券、瑞银环球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有何分工布局上的考量,后续是否有进一步的持牌计划?
钱于军:除总部瑞士以外,瑞银的全球业务基本以“三大业务部门”(division)为主,但集团一直强调,在开展业务中,我们以“一个瑞银”(OneUBS)面向客户。瑞银证券主要承接瑞银的投行业务,瑞士银行(中国)目前扩展固收领域,将来或拓至结构性融资领域。瑞银在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包括三个平台:瑞银证券,瑞士银行(中国)及新的瑞富众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
我们并非刻意收集所有牌照,而是围绕三大业务战略予以布局。瑞银在未来并不排斥进一步转化与丰富产品,但在新牌照方面,瑞银当前更多是处于“高度 期待香港与内地的同事能日常穿梭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外资金融机构也尤为 钱于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财富效应。年4月资管新规颁布,整个行业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类机构都在过去几年做了很大的调整。如今,我们更多谈论的是大资管行业。其中,第三支柱养老金市场在中国将是一个百万级的巨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资管行业将蓬勃发展,会是全世界资管业最热点的发展地。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业态,也为在中国金融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几年,中国的零售银行和券商机构等也纷纷开始向财富管理转型,外资机构在财富管理领域涉足较早,且积攒了很多经验,由此为前者提供了可供借鉴与学习之处。
中国市场有别于国际中的其他市场,外资在中国市场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找准自己的定位。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的容量使得各种类型的机构能够参与其中,并获一席之地。瑞银在此领域的愿景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外资财富管理公司,专注服务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满足其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瑞银在财富管理领域内有何相对优势?
钱于军:“客户分层”管理是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起点,在中国庞大的大众市场群体中,外资机构规模较小,相对优势并不大。
以“一个瑞银”服务财富管理客户是瑞银在中国的特色。瑞银财富管理业务拥有非常重要的企业家客户群体,财富管理同时与投行相互促进。在为具体客户规划其财富时,随着财产规模增长,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的关联度会加强(尤其体现在亚太区内),瑞银由此能够顺势为其企业提供一揽子投行服务。另一方面,瑞银会挖掘这些客户相应的财富管理需求,向其家庭或个人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投行方面,瑞银也能够契合此类企业家客户在融资并购方面的需求。其中,一级市场中,瑞银发挥融资并购顾问角色;在二级市场内,受研究驱动,瑞银在不断开创结构性对冲等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双向开放下,瑞银如何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瑞银在跨境市场内是否将有更进一步的连动?
钱于军:跨境与互联互通等融合下,瑞银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业务也在不断融合。南向方面,我们不断拓展服务,瑞银香港也在持续扩张团队,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北向方面,瑞银证券在很长时间内占据着港交所经销商领先地位。
“跨境理财通”是一个极好的创新,但目前渠道仍较窄,瑞银后续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证券、基金、私募等机构参与其中。
前海总能给我们更大的大湾区式想象力。粤港澳大湾区内约有万人口,人均年收入约2万美元,收入程度致相当于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经济体中等水平。由此,在这一万人群体内,将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有跨境资产配置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寻求上市。
瑞银致力于挖掘他们的需求,我们也期待有一天瑞银香港与内地的同事能够坐着穿梭巴士上班、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