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服市场存在地方保护、政策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等问题。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校服行业应该以满足校园实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信息化系统,提升校服行业的管理效率。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有效监管下的校服市场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抓手。
然而,据中国服装协会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年5月发布的《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显示,目前登记在册的校服生产企业中,有超过95%以上为小微企业,受制于过度分散的行业现状,中国校服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小微企业更是无力投入过多资产用于信息化升级改造,这使得校服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
以供给端为例,校服产业具有强周期性。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瞬时涌入的需求使得校服的生产、配送、交付、售后对企业而言都是巨大考验。由于校服产业相对脆弱的供应链体系,校服延期交付成为长期困扰行业的“痛点”。
校服作为一个关乎民生的行业,是教育公平的直接体现,社会各界都要求呼吁“不能只把校服作为一门生意来做”。
因此校服企业还必须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通过扩大规模效应来维持终端价格的相对稳定,但这也提高了库存积压的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压力。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校服生产及配发智能化、物流调度规模化、资源配置精细化,整体提升服务效率与售后体验,是校服产业亟需解决的课题。
今年初,由江苏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合作打造的国内首个校服智能化仓储物流综合体投入试运营。
园区占地70亩,集设计、研发、生产、检验、仓储、物流、基础实验、快速供应链于一体。一期工程建筑面积平米,由自动化高位立库区、多层平库区、质量检验区、品牌展示区、智能化控制中心等区域组成。
其中,多层平库区占地超㎡,拥有超10万个库位,无线AP信号无死角覆盖,工作人员以PDA设备扫描收发,全流程无纸化作业;自动化高位立库区体积为m3,含个储位,可存储超万件校服,产品进出由系统操控,并借力堆垛机设备实现全自动整托盘运作。
整个仓储物流中心可支持单日出库量最高15万件、仓储值最高万件。同时,在伊顿纪德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数字中台支持下,学校、家长线上下单后,订单可实现秒级接收,由园区的仓储控制系统完成全自动分发,为广大学生和家长带来更精细的整包推送服务。
“要用创新的技术、科学的手段来管理校服行业,促进校服行业品牌化发展。”有代表委员建议,“十四五”期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校服行业应该把满足国内学生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科技创新技术,提升校服行业的管理效率。
同时,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起科学的行业规范体系,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