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白癜风专家照常坐诊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5792.html
一、全球汽车行业产业升级并进入3.0时代
从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到现在,国内汽车行业经历过两轮完整的朱格拉周期,汽车主要产品形态的变化由1.0时期的轿车过度到2.0时代的SUV。预计-为第二产能周期内第三库存周期,本轮库存周期结束后,中国将进入汽车行业成熟期,行业长期潜在复合增速中枢将回落至1%-2%。
随着5G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目前看年电动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带动汽车进入3.0时代。这一点有点类似年开始像哈弗一类的SUV渗透率至10%左右后驱动汽车行业开启了第二产能周期,预计行业再次进入去库阶段,到时候国内的电动汽车渗透率有望至10%左右,以电动车为载体的智能网联技术有望成为行业下一轮朱格拉周期的重要抓手,并开启行业第三产能周期,汽车行业全面进入以智能电动车为主流产品形态的3.0时代。
目前看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变迁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使得高端化持续进行,行业的集中度从分散到集中、从众多厂家向头部企业聚集。从目前汽车行业所处的2.0阶段可以看出行业竞争格局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品牌不断高端化持续升级中,低质低价的汽车逐步被淘汰像当年比较活的夏利、众泰不得不重组,而目前10万元以下价格带乘用车份额还在不断的持续下行。第二就是行业产能周期开启,造车新势力的新进入者增多,行业集中度由分散在产能周期末期集中度再次上行,并且完成了汽车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呈现出行业集中度经历先分散再集中的过程。预计汽车行业在3.0智能时代上述趋势将延续。
二、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能否撼动传统汽车的地位?
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孰优孰劣?现阶段价格竞争不显著,更多的呈现出技术不断的进步下,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让造车新势力获得了新时代的追捧。从价格区间来看,广汽、长城、长安和吉利的年电动车加权价格分别为15.11万元、7.13万元、11.62万元和13.89万元。而小鹏、理想、蔚来和特斯拉的加权价格基本都在二十万以上,其中理想和蔚来的加权价格甚至超过25万。从价格体系可以看出,传统车企电动车加权平均价格区间普遍在10-15万元之间,而新势力的定价远高于“老势力”,两者在价格区间并不具有明显竞争关系。
从车型来看,以小鹏、理想、蔚来和特斯来为代表的新势力,其电动车车型数量普遍偏低,而传统车企电动车车型普遍较高。但是从单车销量来看,新势力显著占优,这和新势力车型较为单一有很大关系,同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新势力每款车型推出的市场压力较大,试错成本极高。而且也看到新势力的优势就是集中精力做强做精一款产品,打造出旗舰产品获得爆款,像手机行业苹果单靠一款产品就稳居全球手机龙头地位,大而全的传统车企产品带较长各种成本叠加很容易造成资源的错配形成大而不精的局面。
从研发和渠道来看新旧势力的对比。目前新势力车企研发占比高,渠道数量偏弱。与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相对更为灵活,执行力较强。但相较于传统车企而言,后发劣势导致其技术储备和资金储备不足以及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弱。此外从营销渠道来看,传统车企在门店数量占有绝对优势,造车新势力在市场推广和渠道运营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从研发投入数值来看,国内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差距并不大,且都远小于特斯拉。但是从年的研发投入费用率来看,广汽集团(1.55%)、长城汽车(2.97%)、长安汽车(4.49%,A)、吉利汽车(3.13%,A),普遍远低于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11.85%)、蔚来(15.30%)、小鹏汽车(29.53%)、特斯拉(5.47%)。而造车新势力在渠道运营和研发投入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导致了企业盈利能力欠佳。
传统车企也不断寻求出路,积极拥抱行业智能汽车的变革,传统车企开始布局高端化子品牌像上汽的智己汽车等、长城的WEY和欧拉等。截至年,18-30万元价格区间内电动车已开始加速普及,而低端的五菱宏光的低价电动汽车也在年用销量再次证明的低端的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以需求为导向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看大部分传统车企电动车加权平均价处于8-14万元,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被迫令其加速布局高端化品牌建设。同时,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年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HA(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70%,H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0%,并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电动化加速普及伴随着智能化提速。传统车企电动车加权平均价处于8-14万元,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令其加速布局高端电动智能品牌,融资提速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其中。
三、华为入局中国智能汽车助力汽车产业升级转型
华为针对不同车企的汽车智能化服务提供了三种应用服务场景:
(1)全栈解决方案商:主要是针对软件方面明显劣势的传统整车厂,并为其提供完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2)平台供应商:提供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和算法,主要针对拥有不完全软件算法的整车厂,通过工业计算平台、操作系统,从而方便整车厂与其他软件供应商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
(3)零部件供应商:为整车厂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年5月,华为与一汽、长安、东风、上汽、广汽、北汽、比亚迪、长城、吉瑞、江淮、宇通、塞力斯、依维柯、T3出行等18家车企建立“5G汽车生态圈”,其中北汽蓝谷采用华为的全栈解决方案,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北汽蓝谷极狐阿尔法S已经在年4月正式上市。
(一)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构架
4月17日ARCFOX极狐阿尔法S系列正式发布,其中由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ARCFOX极狐合作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华为于年5月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式开始布局智能汽车领域。随后,华为于年相继发布华为车载版鸿蒙系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华为自研激光雷达等,并成立了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标志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技术渐趋完善。
HI不仅代表华为在汽车技术方面的快速进步与发展,更代表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5+N”——1个新通信与计算架构(CC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30余个智能化零部件。此外,HI将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正是首款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型。
从业务层面来看,当前时点整车厂与华为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智能网联与智能车云,智能驾驶业务主要是与长安和江淮进行了深度的合作。通过对华为五大业务板块与整车厂合作情况来看,智能驾驶方面有较大进展的主要是长安和江淮;智能网联方面主要依靠华为的5G技术优势,吸引了包括比亚迪、长安、上汽、东风等整车厂与华为进行5G技术方面的合作;智能座舱方面主要的合作对象为比亚迪和长安;智能车云方面,已经使用华为云平台的整车厂包括长安、江淮和一汽;智能电动方面,华为电驱已经在上汽大通上展开应用。
(二)五大智能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是布局重点之一
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为公司六大一级部门之一。该BU主要包含五大领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智能驾驶领域主要覆盖MDC智能驾驶平台、融合传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智能座舱主要覆盖麒麟芯片模组、鸿蒙OS和HiCar,智能网联主要覆盖5G、C-V2X模组、T-BOX、车载网关,智能车云主要覆盖智能驾驶云服务、V2X云服务、车联云服务、地图云服务,智能电动主要覆盖车载充电、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系统、热管理等。
1、智能驾驶:全产业链自研,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量产。
华为的智能驾驶业务板块主要包括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部分,通过融合传感器能够对外界的环境进行感知,并获得数据传导至MDC计算平台相应计算,结合相关的软件算法执行,从而得到最终的智能驾驶方案并应用于多个场景中。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并输送相应的数据,华为提供的相关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各个传感器的结果进行综合,持续提高智能座舱感知能力。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针对自动驾驶方面对于计算平台及算力的高要求,为融合传感器提供强算力平台。MDC平台的构成主要包括芯片、硬件平台、工具链和操作系统等,MDC所提供的计算平台能够按照市场上对于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增减MDC芯片,从而研发出算力匹配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真正实现了平台化及标准化。后期的应用主要通过智能驾驶的应用软件及算法,通过各类软件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后可形成感知、融合、定位、决策、规划及控制等动作,并以执行器来执行。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样,具体包括高速巡航、拥堵跟车、他车加塞等。
而MDC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是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的核心环节。MDC自动驾驶平台最早主要应用于商业车和作业车上,应用场景以港-矿-园等场景为主,逐步向乘用车场景升级。在升级的过程中,MDC对应的算力持续提升,所带有的摄像头等硬件配置增加,并对应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水平。当前华为拥有已经量产、最大算力、最全系列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推出最新版本MDC是最大算力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能够实现算力超过TOPS,相对上一代MDC提升算力接近50%,并且包含了16个摄像头。目前该平台已经完成了包括东测和夏测在内的全部测试,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将要应用于乘用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对应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场景。
2、智能座舱三大平台共同推进,实现生态战略拓展。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大平台,分别是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及智能硬件平台。华为将通过“车机OS软件平台+车域生态平台+智能硬件平台”为数字座舱提供更多交互,从而构建人-车-生活的全场景出行体验。在三个不同的平台中,华为的智能硬件平台又可分为计算平台和显示平台两部分,计算平台基于麒麟车机模组,显示平台包括车载智慧屏、AR-HUD等硬件,并结合视觉、音效、AI等能力,打造更具智能化的座舱硬件。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将负责提供以鸿蒙OS操作系统为主的底层软件系统。鸿蒙OS系统具备包括分布架构、天生流畅、内核安全、生态共享等特性,可落地于车机、手机、音箱、耳机、VR眼镜等多种设备上。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中,华为将联合开发者提供更多好用的汽车应用及相关硬件,通过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座舱生态。具体而言,车域生态中主要包括两类:面向用户界面的应用生态以及座舱的硬件生态。应用生态主要是联合更多的应用软件企业进行共同开发,硬件生态则面对更多的硬件设备生产商,进行互联互通、联合创新、持续升级,再通过开放的API帮助生态伙伴快速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符合车企座舱差异化特点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为用户带去极致体验。
华为的鸿蒙OS操作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能够通过组合、抽取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智能设备上实现并形态的智能操作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操作系统,鸿蒙车机操作系统是真正意义上面向车的操作系统,其中包含了HMS-A(HMSforAutomotive),12个车机子系统和多个HOSCAPI三大亮点,以构建真正面向“车”场景的软件平台。HMS-A是针对车企、Tier1等开发者的软件包,能够满足开发者的定制化服务。HMS-A中包括语音对话、独立音区、视觉融合、手势控制等6个部分。一般而言,如果车企要自主去做上述的应用,会存在较大难度,华为基于自身在ICT方面的积累,针对车机环境提供上述软件包,后续将开放给车企,能够使车企、Tier1和其他开发者能够进行差异化开发。鸿蒙车机OS面向车载场景增量开发了针对用户的HOS-A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账号、公共通信、多媒体、图形、安全等12个部件。基于该增强系统,用户将能够对子系统进行自主定义,例如根据喜好调节窗口大小、主题、屏保变化等等,真正实现千人千面。鸿蒙车机OS中还提供了超过个车控类API接口,API接口能够将上述功能进行开放,为后续车企、Tier1等开发人员的开发及定制提供便利。
在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中,HiCar成为基于鸿蒙OS软件平台的一种车机系统。华为HiCar主要提供了两项重要的开放能力,其一是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的能力,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直接可以访问虚拟化的汽车硬件资源;其二,HiCar提供了汽车硬件设备接入的开放能力,通过集成HiCarSDK,车机等硬件也能够快速接入HiCar,共享手机丰富的应用生态和服务,例如将手机上播放的内容传导至汽车上播放等,最终达成手机和车机的无缝流转。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信息是对北京久阳润泉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久阳润泉”))的信息更新,并非广告、要约邀请,或投资建议。本信息所涵盖之内容仅供对投资风险具有充分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或高端个人投资者审阅。本信息所登载产品的历史业绩、投资标的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或暗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保证。本信息并非基金或信托计划募集说明书,投资者不应该依赖本报告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投资决策,不可作为投资依据。久阳润泉并不保证本信息的内容完整、准确和及时更新。久阳润泉不对使用本材料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我们尊重版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涉及久阳润泉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