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

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

都说中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小农经济根本无法自给自足。首先来看锄头,锄头那铁块是自己的吗?不是吧?所以要买。铁又是从哪来的?铁矿石也要炼吧?炼完了要打铁,才能成为锄头。只会种地的农民怎么可能会干这些事?同样,女方织布,织布机怎么来?总要木匠来造吧?否则光养蚕也只有丝,哪里来的布?

小农经济必须配备市场才能存活。所以,中国古代就有了很完备的集市贸易。“二月卖青丝”也就是参与这个市场,如果你不参加,就存活不了。

看看西方,人家是什么?从奴隶庄园进化到了封建庄园,农业就是庄园经济。几百人几千人的庄园经济,这些经济体之间是不交换的,是自给自足的,万事不求人。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一个经济体内可以生产。是人为来分配的,是管家来制定这些物质的调配。

所以说,中国古代的内部市场,远比西方发达。那么西方发达是什么呢?是外部市场,即航海贸易。但是他们买的可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是香料、贵金属,说白了就是奢侈品,给贵族消费的,完全与普通人无关。

还有货币。大家都知道,货币是市场发达的标志。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了铜币,其他国家还有刀币铲币什么的。这一大特点就是,他们都是贱金属,适合普通百姓用。而西方不同,动不动就是金币银币,明显是大宗货物的交易才会需要金银。欧洲到十七、十八世纪才有镊铜混合做的钱,当然很快就没有了,很快就改纸币了。欧洲在十七,八世纪之前,从罗马,从希腊,都没有铜钱,只用金银做货币。想象一下,谁会用金币去买一个烧饼?所以西方的这个天秤确实发展的比中国精细,因为你随便切一块银子来买烧饼也不得了,当然金银也不适合买烧饼。

反过来也证明,他的市场不需要铜钱,不需要小额贸易。

还有度量衡问题,秦始皇就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这也是发展市场所需要的条件。否则,同样一斤商品,在我这是一斤,在你那成了八两,在他那是一斤半,怎么交易?欧洲十八世纪的法国,度量衡还不是统一的,甚至一个城市里的度量衡都不统一,因为他都是领主经济,我这的度量衡跟你那的就不一样。为什么可以这样,因为咱俩的农庄生产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不发生交换。

两千多年了,古代中国就是整个社会的权利都掌握在官僚(知识分子)手里的,古代中国,商排最末,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市场经济不发达。实际仔细想想,中国的小农经济必须要有市场,否则根本支撑不下去。古代统治者应该也知道这一道理。不过金权过于庞大一定会威胁皇权,所以中国古代会抑商。加上官僚主体是知识分子,道德不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fzhysc/18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