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安永香港真正的市場在內地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75.html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海巖)香港國安法上周正式實施,一些市民對相關法律條文心有顧慮,專業人士則擔心香港營商環境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影響。安永中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陳凱上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則認為,香港真正的市場是中國內地,國際投資者來港看重的其實是中國內地。本港有着背靠祖國,及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監管兩大優勢,國安立法能更好維護「一國兩制」,穩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在陳凱看來,多重因素綜合推動中央此時通過香港國安法並實施。一方面,香港回歸以來,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下發展得非常穩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一直位列全球前三,正是有賴於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落實,令香港法治制度得以維持。但是,去年年中以來發生的社會衝擊及暴力事件,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造成衝擊,面臨挑戰。普通市民都感覺到不安,顧慮香港的長期穩定是否會受到衝擊。另一方面,在回歸之初基本法就明確特區有責任進行國安立法,澳門在回歸十年後的年就已完成,但香港一直未獲推進。

陳凱認為只要「一國兩制」不變,長期來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會很穩固。海巖攝港府需溝通解說平息擔憂

如今香港國安法落地,陳凱認為,對維護社會安定、經濟和諧發展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有些市民也擔憂,比如執法機關是否能夠正確地實施相關法律。

在陳凱看來,應該對整個法案有信心,此時最重要是溝通和解說。政府需要進一步溝通,除通過媒體宣講外,應與不同界別對話,多借助專業團體的能力,以工作坊等形式,多聆聽、多表達、讓市民放心。

市場上對於香港國安法可能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擔憂至今不減,作為經濟界專業人士的陳凱對此並不同意。「只要『一國兩制』不變,長期來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很穩固。」陳凱指出,香港長期賴以成功的優勢正是「一國兩制」下的「兩制」,香港其實是彈丸之地,真正的市場在中國內地,國際投資者看重中國內地,香港就好像一個重要的緩衝點,用國際準則和慣例對接內地和西方,讓國際投資者看得懂、風險可控。

「一國兩制」及兩大優勢

陳凱分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個獨佔優勢是背靠祖國。「內地是最大的市場,大灣區內擁有龐大的高端人口群體,比如跨境理財通的落地,短期內就可以為香港銀行業帶來紅利和新增長點。」另一優勢則是金融監管全球首屈一指。經歷過多次金融風暴衝擊的香港能屹立不倒,離不開自身非常完善的監管體系。

陳凱還認為,未來大灣區不是單獨的「9+2」城市,而是一個城市群,可以利用大灣區推動香港金融業。大灣區要建設成國際金融樞紐,香港是一個重要支點。「若發揮好包括大灣區在內的協同效應,香港國際金融地位會進一步提升。」

他舉例說,香港有完善的監管和法律制度,深圳有科技優勢,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數據領先,有豐富的大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香港作為金融平台,與深圳的技術優勢互相融合、產生協同效應,再加上中央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持,新經濟生態圈前景巨大。

跨國公司沒理由放棄中國美制裁無礙香港長期優勢

美國近日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及撤銷港產品出口豁免等所謂制裁香港的措施,陳凱表示,美國的制裁短期難免會造成市場的情緒波動,但是長期來看,跨國企業沒有理由放棄香港這一擁有天然地理優勢的市場。

陳凱直言美國或許也不想損害香港這個平台,只是想借助它衝擊中國。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路透社)

在陳凱看來,無論香港國安法還是美國的制裁,從中長期來看,對香港經濟和營商環境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要預備制裁擴展至金融業

「香港既有體制不是一屆政府或個人就能影響的,而是幾代人長期努力而來的結果。」陳凱同時說,香港是東西方交流、共通的一個重要平台,與內地及東盟市場緊密聯繫。美國放棄這麼大的市場,並無益處。香港有超過1,家美國企業、個區域總部、個區域辦公室,美國大企業,尤其是金融類企業的亞太總部基本都在香港。

陳凱亦擔憂美國制裁擴展到金融業,屆時影響將大一些。此前美國威脅要港幣與美元脫鈎,但這並不是美國可以單方面決定,最終制裁會做到什麼程度仍不可預期,但亦應未雨綢繆,比如調整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基金,適時多元化增加其他貨幣、貴金屬等。

美國只是借香港壓制中國

陳凱還直言,「貿易金融制裁短期看好像很過癮,長期看是雙輸,損人七分,自傷三分。美國或許也不想真正損害香港這個平台,只是想借助它衝擊中國。」

6月11日,市民來到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門前,抗議美國政客對涉港國安立法肆意抹黑,甚至以制裁相威脅,強烈譴責美國政府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新社)

短期影響方面,陳凱認為,既然美國已擺出強硬的不友好態度,勢必會影響市場情緒和信心,對於資金自由出入的香港市場會有短期衝擊,可能有一些資金流出。但從長期看,「中國內地那麼大的市場,誰願意放棄?香港只要基本面維持穩定,就算資金短期走了,長期還是會回來。」

國安法讓「一國兩制」更有保障

陳凱對未來外資來港、新股集資等前景亦持樂觀預期。最關鍵是將香港國安法解釋清楚,在施行中不極端,穩定市場情緒和信心。如果國安法施行後,香港治安更好,法制得到彰顯,「一國兩制」得到保障,外資自然回來。

實際上,近幾月香港金管局報告顯示並未出現大量資金淨流出,反而有淨流入。京東、網易等企業來港上市,外國投資者踴躍參與。

6月18日,京東集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新華社)

陳凱還認為,香港面臨中概股回歸的好時機,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令在美上市合規成本越來越高,直接導致中概股回歸,而香港是相比新加坡和倫敦市場更好的選擇。此時香港國安法能夠解釋清楚順利實施,將穩定市場信心,會形成一個拉力,加速中概股回歸在港上市。

理財通帶給港銀行業新紅利

日前人民銀行和香港及澳門金管局發布公告,擬開展跨境理財通試點。陳凱表示,了解市場各方及政府正就理財通試點緊鑼密鼓進行討論論證,理財通落地可馬上為香港銀行業帶來紅利,見到新的增長點。對於內地來說,中長期則有利於推動資本流入。

陳凱認為,兩地對跨境理財通需求都很大。大灣區內所謂「高端家庭」、「高端客戶」很多,由於內地理財產品結構單一,他們希望購買香港理財產品。內地金融產品利率相對高一些,另外內地市場很大,對香港個人投資者以及國際投資者都有吸引力。由此,理財通對兩地投資者及銀行業都是互惠的。

期待盡快解決技術問題

不過陳凱認為,理財通要落地發展仍有問題需解決,需要監管措施的通盤考慮。比如香港居民每日匯款至內地8萬元人民幣的上限,以及內地向香港的匯款限制,可能對投資會是一個障礙,外匯管制也需要一定時間處理。監管制度中客戶的恰當性也應重點考慮,進行風險評估。

陳凱認為,理財通要落地發展需要監管措施的通盤考慮。

另外,內地監管部門可能對香港金融產品理解不深、風險評估不清晰,可能阻礙理財通的快速推進。實際上,兩地基金互認也正因此出現內地審批流程較慢,北向增長速度較慢。

陳凱預計,理財通落地初期,市場需求或很踴躍,中長期則要看配套措施是否跟上,包括對國際投資者能否獲得合理保障。初期將投資者限制在大灣區內居民,以後可能逐步輻射周邊逐步推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fzhysc/15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