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545.html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百度,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
苹果,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汽车
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VIVO,推出JoviInCar车联网品牌
OPPO,表明将进入汽车领域
..?
有人说
特斯拉就是汽车界的“苹果
这话一点不错
特斯拉本质就是一个苹果手机
↓
软件+硬件
硬件:是高集成高精密的电子电气设备
软件:是OTA,OTA就像苹果的IOS一样
后期汽车的升级和更新,通过OTA完成
特斯拉通过OTA
把一个平凡无奇的汽车变成了”智能汽车“
OTA分为两种
一种是SOTA,另一种是FOTA
SOTA,软件在线升级
主要是针对汽车的“应用软件升级”
包括:导航、音乐、视频、通话...
SOTA的升级好比
升级一下手机里的App最新版本一样
FOTA,固件更新升级
可对汽车ECU进行远程升级
对动力、电池、乃至自动驾驶相关的
车身控制系统都会造成影响
FOTA升级好比
苹果手机的iOS固件更新
既能修复系统BUG
还能为手上的老设备增添新功能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OTA服务
特斯拉有个类似于appstore的应用商店
in-app-purchase
用户通过“特斯拉APP”
能下载和购买各种软件更新服务
还有一些订阅付费应用
比如高级连接服务(9.9美元/月)
能用获得实时路况、卡拉OK、流媒体等功能?
继社区卖菜之后,科技巨头又盯上了造车
一年前,新造车这个赛道里,最活跃的是特斯拉,以及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名单里增加了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苹果,如果算上投资这种形式,还有腾讯、美团——大大小小的科技巨头,都在抢造车这块蛋糕。
鲶鱼特斯拉,激活了国内的新造车市场,淘汰了那些“骗补贴”的落后玩家,正在大批进场的科技巨头,则会对现在的造车格局带来新的冲击。
为什么科技巨头都在造车?新造车股价暴涨、疯狂造富之后,巨头们又在打一个什么样的算盘?
造车是一个最早以PPT闻名的行业,因为往往车还没量产,PPT先出来了,投资人和客户的钱一收,至于车怎么造出来,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所以,要造车,先画饼。?
科技巨头,就是看到了那张大饼。而看起来最美味的那一张,是在年。
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中是这样说的:到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这个20%,是什么概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有.7万辆,占比5.4%。从5.4%到20%的过程,是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车的过程,也是接下来这五年里,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增量空间。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从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从7月开始,每个月产销均刷新当月历史记录,12月创下月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达49.5%,全年增速10.9%。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到年,按照20%的渗透率计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跟社区团购相比,这是一个跟科技巨头的业务更相关、前景更明朗的市场。巨头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瓜分这新增的电动车市场份额。?
去年10月有报道称,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的董事长刘杨伟表示,富士康将进军电动车领域,目标是在年后抢占10%的电动车市场。去年12月苹果要造车的消息出来后,高盛在一份报告中称,在乐观的情景下,苹果有望到年获得电动汽车市场5%的份额,年销量达41.7万辆,销售均价为7.5万美元。
光大证券甚至对三家造车新势力未来的销量进行了预测,目光同样是放在年。根据他们的测算,年,造车新势力对标的纯电动车市场空间或达万辆,其中特斯拉约占1/3达60+万辆,传统车企约占1/3达60+万辆,小鹏和蔚来分别约20-30万辆,理想约15-25万辆。
销量是一方面,另一张来自未来的大饼,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业内同样将目光放在了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在1月称,自动驾驶汽车将在年左右于消费者中大面积普及。
所以年将是一个分水岭,到时候将是所有入场玩家一决高下的时刻。
而现在,整个市场显然还处在竞争的早期阶段。富士康和苹果的车影子都还没看到,蔚来、小鹏、理想在年的销量,也还只是年预测数据的一个零头。年,它们的新车交付量分别是辆、辆、辆,但截至年底它们的市值却分别高达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国内的三家造车新势力已经证明,资本市场有足够的耐心,给与新造车企业天价估值,即便新车的销售还没有起量。而年的大饼,更是足够吸引巨头争相进场。
小米官宣造车已经近10天了,小黑板觉得是时候聊聊小米的造车计划。
雷军在3月30日晚上的发布会表示,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他表示,进军智能电动车是他人生中最后,也是最重大的一次创业,并表示“亏得起”,因为小米账上有亿现金余额。
小米先期会投亿人民币,总共预算是亿美元,也就是亿人民币。?
在发布会的第二天,小米就申请注册“小米汽车”商标。之后,雷军在直播中称,他在微博上发起了小米汽车调查投票,绝大部分网友都希望小米造10万元级别的轿车或者SUV:虽然在直播中雷军并没有透露小米汽车的预计价格和车型,不过小黑板觉得,第一辆小米汽车应该便宜不了。?
道理很简单,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活得比较好的三家(蔚来、小鹏、理想),早期都是先以二十万以上的中高端车起步,随后才逐渐下探价格的。
比如蔚来的第一款量产车ES8,其基准版补贴前售价44.8万元。
小鹏第一款量产车G3,官方定价也要22万元,经过补贴后才落到20万以内的价格。
理想第一款量产车理想ONE,起步价也到了32万。
为啥国产电车新势力第一辆车都要做的这么贵?
不止售价高昂的Roadster,特斯拉在之后推出的第二款车ModelS,起步价5.7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57万元);第三款车ModelX,起售价8.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1.87万元)。?
那么问题又来了:
为啥特斯拉前期量产车要搞的这么贵?
很简单,因为没钱。
因为都是跟电动车祖师爷特斯拉学的啊!?
特斯拉8年推出的第一辆电动车Roadster,其起售价高达10.9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要71万元。
搞平价量产车实在太费钱了,需要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需要售后网点,需要培训大量员工···
这些都是烧钱的无底洞。?
但是如果做高端量产车,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生产线产能不足?Sorry,我们一周就产几百辆车,足够卖了,不存在产能不足问题;
售后网点少?反正客户大部分都是土豪,家里好几辆车,特斯拉坏了还可以用其他车顶上,用户怨言不大;
员工数量不足?高端车用户数量就那么一点,不需要配大量销售和售后客服。特斯拉3年成立,但是首款平价量产车Model3直到年才开始大批量交付,根本原因就是做平价量产车前期成本太高了。?
小米虽然家大业大,但前期为了降低投入,也可能会效法特斯拉和蔚来小鹏等车厂,主打中高端路线,站稳脚跟后再做低价位车型。小黑板预测,小米首款车型很有可能定价在20万以上,前期如果销量不错的话,第二辆车可能主攻10-20万价位。
至于十万以内的车型,由于利润低,产能消耗严重,即使是主打性价比的小米估计也不敢轻易触碰,还是交给红米来吧。?
说完价格,小黑板再来推算一下,小米第一辆车的发布时间吧。
特斯拉从建立(3年)到销售第一辆车(8年),耗时5年;
蔚来从建立(年)到销售第一辆车(年)耗时3年;
理想从建立(年)到销售第一辆车(年)耗时4年;
小鹏从建立(年)到销售第一辆车(年)耗时3年。
从几个电动车厂商的建立和开始销售的时间来看,
速度最快的也要3年时间。
虽然小米是一家体量庞大的科技公司,但是车辆测试和生产线建设的时间也不会短。
小黑板估计小米今年立项,三年后(年)第一批量产车下线应该没问题。
现在价格和推出时间小黑板都推测了,那么再来一个本源性问题。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一个主打产品为手机和物联网的科技公司,为什么不把这亿拿去造芯片,而是去造车?
其实,雷军的一句名言就可以解释了:
10年前,智能手机就是风口;10年后,这个风口换成了电动车。
那为什么电动车成了新风口?
可能很多网友都知道,每年我们国家都要花费天量外汇购买石油。?
这不仅导致我们辛苦赚来的外汇,要大量花费在进口石油上,我们的能源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一旦中东(中国石油主要进口地区)和马六甲海峡(中国石油运输船必经之处)发生风吹草动,供应就可能出现问题,国内油价就会上涨。
而电力供应就不同了,我国主要是火力发电,所依靠的煤炭要多少有多少,因此我们国家很多年以前就实现了“供电自由”。
这也是为什么十多年前,我们国家就开始大规模布局电动车了:?
·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多项法规,政策开始为今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铺平政策道路:
·同年11月1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
·同年12月18日,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
·年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
在国家各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电动车这个风,终于在年吹了起来,现在风头正劲的蔚来,小鹏、理想基本都是这个时间点前后建立起来的。
经过五年的发展,这些造车新势力越来越健壮,已经到了可以和特斯拉掰手腕的程度了。
小米,以及最近开始下场造车的恒大地产,其实都是看到了电动车这个风口越来越大,想要倚仗自己的品牌、技术、资金等优势下场夺食。?
而小米之所以不把这亿美元全拿去造芯片,一个极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亿美元可能连一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即使是中国手机芯片领域的“最强王者”华为,也只在设计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而芯片的上下游产业基本完全被国外把控。想要把芯片的底层架构、EDA工具、制造工艺、软硬件生态独立搞出来,难如登天。?
小米选择了一条更轻松,更容易赚钱的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铁马还是想对小米汽车送上祝福。
电动车领域迎来一条新鲇鱼,不仅能搅活市场,消费者们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就看你的了!?
—END—你有在看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