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探讨图书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

你将会看到趋势!

记得我在大学做毕业设计时,陈强老师告诉我,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你会看到趋势。

昨天恰好和一位牛人朋友咨询时,他也在用历史角度来梳理行业脉络,思路相当清晰。

图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图书快速发展也就刚刚30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从建国之后来探讨一下图书行业的发展阶段。

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年,铅字印刷时代。

铅字印刷工艺复杂,耗时长,铅字印刷从铸字、拣字——如果发现字库中没有的字,则另行刻字、排版、上机印刷、切割、装订。这一套工序下来,费时费力,效率很低。上世纪70年代,科学出版社一本书的平均出版周期是天,主要就是因为印刷占了大量时间。

那个时期的印刷厂很少,每个地区只有新华印刷厂,出版社想出一本图书,都有说尽好话,费劲周折。

我的职业生涯第一份工作就在北京新华印刷厂,也曾经是国内最大印刷厂,我经常喜欢在车间逛逛,和老师傅聊聊过去印刷的工艺,老师傅还赠送我一套数字铅字字模。

当历史成为过去,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故事和启发,张艺谋在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使用印刷术的创意。

第二阶段,年-21世纪初期。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到来!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快速崛起,畅销图书时代来临,诞生了大量印刷厂和图书出版公司。

年,一件划时代的事件,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在《经济日报》试点,年12月,《经济日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日报。当天的报纸版面上有一篇这样的文章:“告别了,铅与火。”

年,《羊城晚报》开始试运作方正系统。年5月31日凌晨2时12分,《湖南日报》历史上的最后一块铅版排完了。老工人师傅沈钥情不自禁地在上面写道:“最后一张清样,5月31日早2时沈钥与你告别。”在场的社委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也在清样上郑重签名。年《西藏日报》也开始使用方正系统,至此,全国省级印刷厂,99%迎来了光与电。

有了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出版行业繁荣铺垫坚实的基础。

同时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诞生了大量知名的印刷企业和出版公司。

印刷企业:

年,雅昌印刷成立。雅昌最初是在北京印刷学院的校办工厂。后来雅昌文化集团成立。雅昌在国内基本算是中国艺术品数据库。

年,合资印刷企业,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

年,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成立;

等等。

出版公司:

年,磨铁成立。

年,凤凰传媒重组。

年,读客成立。

年,博集天卷成立。

等等。

从年之后,互联网迅速崛起,很多畅销图书先红于网络文学。

年《明朝那些事儿》天涯首发;

年《鬼吹灯》网络迅速窜红;

年《盗墓笔记》上市;

年《藏地密码》上市;

这个期间,打造很多出版行业的神话,由市场说了算,这些畅销图书在市场具有长久的影响力。

前几天我在机场,还看到新版的《鬼吹灯》,书店的工作人员力推。

年,我刚来北京读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入学时印刷还是朝阳产业,04年毕业,印刷行业竞争已经很激烈。

毕业之后,恰逢第二阶段,年-年底,学到扎实的印刷工艺和业务,年就职磨铁,在向出版行业转型时期,恰好经历这次出版行业的繁荣。

第三个阶段: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兴起,电子阅读越来越火,手机阅读越来越方便。

图书经历过批量生产的阶段,已经在走精品化路线。

自媒体崛起,图书发展路线已经在悄悄发生改变。

个性化路线,私人定制,后端崛起等等。

上午我读了一下凯文凯利《必然》,他专门讲了一个章节叫《屏读》,其中讲到:我们已经有了平板电脑、电子书和手机,其中手机阅读最让人吃惊。

我们环顾一下周围,地铁、机场、火车上、电影院等等大量的人在低头阅读信息。

图书和屏幕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不时擦枪走火。

阅读变得社交化,阅读变得碎片化,阅读变得快餐化,未来屏幕充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纸质图书)发展还有哪些机会呢?

答案:一定是有的!

图书(纸质图书)擅长培养思考的头脑,屏幕阅读则鼓励更加功利性的思考。

明天为大家揭晓,机会在哪里?——《图书+:中国出版行业的新引擎》

明天的文章有偿阅读,凡是今天打赏元(含)之上,可以预定我的新书《图书+》,并为大家推送《图书+:中国出版行业的新引擎》私密文章。

这可是我十二年的行业精华所在。

喜欢我就点赞,爱我就转发!

自媒体出版人我是王茹,爱策划,爱分享







































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yyghd.com/fzhysc/10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