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第Ⅰ阶段,该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不包括( )
A.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
B.科技发达,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C.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D.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2.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商品率大幅提高
D.农业投入不足
21.B
22.C
试题分析:
2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能满足水稻生长;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精耕细作的基础,两者都有利于水稻高产;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也需要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但第一阶段科技不发达,商品率低,选B。
22.发展到第三阶段时,这种以蔬菜和花卉为主的农业不会诱发自然灾害A错误。城市化水平比升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错误。农业投入增加,D错误。这种农业商品率高,商品率会大幅度提高。答案选C。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市场是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在理解与应用过程中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
一、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在某一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生产什么、生产的规模有多大,将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量。
二、市场区位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确实市场区位的变化和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具有共同的影响,即都能够引起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但两者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市场区位的变化指的是某一市场在某一空间范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例如,在工业化之前,由于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大部分乡村农民生产的重点是粮食,以耕作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许多乡村变为城市,或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周边乡村农民将生产的重点转为乳、肉、蛋、禽、菜、果、花的生产,即以经营园艺业和乳畜业为主。市场区位的变化引起的是不同的农业部门空间分布的改变及空间范围大小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扩大,反之,规模缩小。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是同一农业部门空间范围大小的变化。
三、园艺业和乳畜业对市场的依赖性强
在临近城市布局的乳畜业和园艺业应属于商品性农业,商品性的乳畜业和园艺业产品是城市居民大量消费的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点,要求与城镇的距离缩短,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四、区别世界性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影响因素
关于这一点许多例子可以帮助判断正与误。阿根廷的牛肉远销欧洲、山东寿光的无公害蔬菜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海南岛的瓜果蔬菜大量地运往乌鲁木齐和国外市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谷物运往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众多的事例说明这并不是世界性大市场所致,之所以能够远销,根本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