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这个市场还有空白!”这是《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转了一圈市场后得来的声音。
这个空白在哪里?
不知诸位是否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觉醒,彩妆的发展一日千里,在国产彩妆中,各品牌也相继发力,共同促成彩妆市场的繁荣,然而,在国产彩妆品牌旗下,甚至整个国产日化市场,却鲜见十分强势的卸妆明星单品。
业界共识,彩妆与卸妆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此时,为何却是一副劳燕分飞之景象?
在天猫美妆,《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分别对比了彩妆品牌在面部、唇部、眼部以及卸妆方面的搜索结果。从数据上看出,比起面部、唇部、眼部彩妆的产品占比,卸妆明显较低,且卸妆数据中更多为套装,即以底妆+卸妆的搭配方式进行售卖。横观国内卸妆市场,卸妆单品数量或许不少,但深得消费者喜爱且极为出彩的确实寥寥无几。
无技术,不冒尖
为何卸妆难成气象?一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追根究底还在于国产彩妆发展不够,技术上的缺陷是硬伤。国产卸妆不见冒尖之辈,但并不代表卸妆无人问津,在许多彩妆消费意识相当成熟的一二线城市,诸如贝德玛、DHC等卸妆品牌备受推崇,且品牌忠诚度极高,口碑宣传也十分到位。
特别是近年来,日韩系彩妆在国内发展突飞猛进,赢得了不少少女的芳心。当在彩妆上尝到了甜头,而价格上日韩系进口品渐趋亲民,消费者自然是忠诚跟随。吴晓生(汕头顺帆?智美企业总经理)正着手推广一个韩国彩妆品牌,转战韩妆,他认为国内卸妆发展不力的重要原因在于技术受限,不然,同为卸妆的贝德玛、DHC又为何坦途一片?
国内彩妆品牌大都征战于底妆、眼部及唇部彩妆等,还在于他们对卸妆市场的预判不足以激发其对奋战该品类的决心。
耐心与教育成了稀缺品
对于卸妆品类的市场容量,吴晓生认为目前卸妆市场的开发还不到10%,也就是说,10个中国人用化妆品,却不到一个人在用卸妆,可见,卸妆这块地儿还大有可为。
倘若数据并不能让你感觉到卸妆的前途无量,不妨这样一想:自去年年底,行业便发出“彩妆即将成为下一个爆发品类”的言论,在今年年初本杂志发起的一个调查中,40%的受访者表示与护肤等品类相比,彩妆市场潜力巨大,甚至很多乡镇市场被视为有待开垦的“彩妆处女地”,而有3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彩妆可成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门店“利器”,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彩妆这个极具潜力与爆发力的品类打前阵,卸妆何愁没有出路?
因此,卸妆的前景并不值得怀疑,只是,卸妆的市场教育与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养成着实让人难为情。尽管彩妆的普及已让人欣慰,但护肤品依然是基础,而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依然停留在基础护肤的阶段,对卸妆的需求几乎为零,尽管近年来“不化妆也要卸妆”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其实际的教育意义更多地停留在纸上谈兵,消费者并没有想要买单。
除此以外,吴晓生说,很多消费者都没有使用卸妆产品的习惯,他们不喜既要卸妆、洗脸、去角质等多重工序的繁杂,可能一支具有卸妆功效或者清洁力度稍强的洗面奶就能转移他们对卸妆产品的注意力。
市场教育不够,消费者对卸妆的认知也极为有限,基于此,品牌方也有心无力,不愿过多涉足,毕竟,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块无味难啃的硬骨头。在一个品类上,技术研发上的难题是第一关,市场接受度则是第二关,难倒了一大批品牌,也任由国外品牌在这块土地上耀武扬威。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教育不愿做,顾客不买单,品类待开垦,品牌干瞪眼。吴晓生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卸妆意识也将越来越强,各品牌也会越来越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