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86号),提出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立足保障型基本养老服务和改善型中端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支持打造“以健康管理为基础、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链,兴建一批养老为主题,附加康养、体育健身、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的“养老+”综合新业态。
1、健康养老产业供给严重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仍在不断加剧。据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预计,到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8%,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
有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是残病率最高的人群,他们的平均余寿虽然约为19年,但是有50%左右的时间基本处于患病或失能的状态。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60岁以上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具有更加强烈的需求。
“老有所养”是国家一直推进的工作,但对于医养结合“老有所医”的保障较为缺乏。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共家,其中余家纳入医保定点。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为.21万张,其中医疗床位25.63万张、养老床位89.58万张;开设老医院有余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有7.3万余家。
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但是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2、多部委联合力推医养结合
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计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到年,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4月26日,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在四川成都联合召开了年全国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要求,确保今年完成《通知》确定的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据了解,自年6月份开始,全国共90个市(区)先后分2批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开展了医药结合试点工作,探索地方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目前,有29个省(市、区)已出台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21个省(市、区)设立了省级试点单位,17个省(市、区)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3、鼓励政策不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