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行业贯通一二三产,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国民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冷链物流已由起初的新兴需求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刚性需求。后疫情时代和双循环发展格局创建对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有诸多期待。
优化进口冷链食品政府监管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代表建议尽快发布针对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科学防疫指南,采取效仿认证认可制度“一方审核,处处认可”的“三证”全国互认政策,禁止“一刀切”下架“三证”齐全的进口商品,加快促进商品流通效率和市场消费。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界定须核酸检测的进口冷链食品的定义和追溯范围,将“进口原料国内加工的冷链食品”按国内食品管理,承担或补贴企业支付的商品核酸检测、消杀等费用。禧云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延云委员建议建议制定风险等级分级管理措施,对于核酸检测报告、进口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等资料齐全的进口冷链食品免除进入中转监管仓,备案后即可直接运送到店。跨地区互认消毒证明、检测证明、检测报告,减少流通环节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乔晓玲委员建议加强对进口冷冻肉类的检验检疫,提高进口冷冻肉类抽样检验量,及时更新进口冷冻肉类检验检疫结果,进一步消除消费者对进口冷冻肉安全性的担忧。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委员建议相关部门也应用好专项资金扶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阳光普照”型财政补贴措施,造成小型冷链企业为享受财政补贴重复建设低端冷链设施,鼓励发展全国性综合性冷链物流龙头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冷库仓储分拣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冷链运输配送的调度优化能力。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委员建议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共同建立冷链行业基础设施和运营关键指标长效统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统计指标体系,科学研判各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需求。农工党界别小组建议各地政府积极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物流企业加快技术的升级改造和设施设备更新,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最新的产地预冷、运输和低温控制等技术,购置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并采购全程温控设备。乔晓玲委员建议加大对冷链物流车辆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研究,将肉类的冷却成熟工艺过程结合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完成,促进从调猪到调肉的国家整体推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建议加强数字化产地仓建设,加大在冷链仓储、冷链车辆等设备以及温度调节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补货和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政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冷链物流企业。
加快冷链物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士岭代表建议以商贸冷链物流为导向型龙头环节,打造全国统一的食品冷链物流管理平台,市、县级食品冷链物流平台,对本区域所有食品冷链,包括农产品生产、食品工业生产、国际进口食品、仓储、运输设施、超市和批发市场等各类销售终端、集体和个人消费终端等资源进行整合、汇总,实施全覆盖管理。农工党界别小组建议鼓励物流企业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实现物流的全程监控,运用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减少物流环节中“断链”的发生。张懿宸委员建议通过数字化升级完善溯源技术,实现全链条可追踪可保障,以应对防疫常态化要求。乔晓玲委员建议采用区块链技术提高肉类调运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
来源:人民网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