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历时半年,展开线上问卷调查和网络舆情分析,以及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组织了若干场访谈,并形成了《民营中小微企业调查报告》。基于对相关调研数据的建模与分析,报告推出了“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
经营信心包含了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前者包括经营收支能力、自身管理能力,后者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充足的政策和技术扶持。
调研发现,中小微企业对于外生影响因素,即经营环境、政策/技术扶持的信心指数最高,分别达到了63.8和63.9分。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有效,为企业经营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以下内容节选自《民营中小微企业调查报告》:
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
总体而言,造成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租金和原材料成本提高、业务发展受限、经营能力有限、用工问题和资金问题等几方面。
出现问题最多的为房租成本高,占比为47.9%。其次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占比为47.8%。第三位订单少、缺少业务,有46.3%的企业出现了此问题。
为应对疫情给中小微企业经营带来的困境,有关部门、各级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帮扶措施,如办理证件、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得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可以享受到政策扶持与优惠,避免更大的困境。因此,仅有2.4%的企业出现税费负担重的问题,有4.7%的企业出现办理营业需要的相关证件难的问题等。
资金是企业运营周转的血液。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是不同的,其融资难度也是不同的。如前所述,营商环境更好的东部地区,相较中部和西部地区,融资问题更少出现;规模更小、经营方式更灵活的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也较少出现。但普遍来看,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中小微企业都面临资金缺少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的信心指数与经营韧性
通俗地讲,经营信心是中小微企业克服自身经营问题和经济环境中面临的困难,持续发力经营活动的努力与坚持。因此,经营信心就包含了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两方面内涵。
打铁还需自身硬,经营收支能力、自身管理能力,是企业经营信心的内生来源。而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充足的政策和技术扶持,则是企业经营信心的外生来源。因此,经营收支、管理因素、经营环境、政策与技术扶持这四个指标也共同构成了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信心指数。
总的来看,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信心整体偏上,达到了55.9分,整体经营意愿偏向积极方面。
具体来看,中小微企业对于外生影响因素,即经营环境和政策/技术扶持的信心指数最高,分别达到了63.8和63.9分。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有效,为企业经营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相较而言,中小微企业对于内生影响因素,即自身经营能力信心略显不足。其中,管理因素信心指数为46.8分,而经营收支信心指数为42.4分。
企业规模与信心指数
从经营收支的信心指数来看,中型企业>微型企业>小型企业,这也体现出从企业自身因素来看,规模越大抵御风险能力越强,在经营收支方面就有更强的自主性。而规模越小的企业越能够更有效地调整经营策略,因而在经营收支方面就有更强的灵活性。所以相对于处于中间规模的小型企业来说,另外两者的信心指数更高。
企业所处地域与信心指数
无论是总体信心指数,还是其他四类信心指数,均体现出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现象。近年来中部地区承接了更多的产业转移,疫情冲击下,产业集中的东部地区和劳动力集中的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对更高。另一方面,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的倾斜,也使得中部地区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整体上中部地区具有更高的信心指数。
企业所处行业与信心指数
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的信心指数较高,达到了58.8分。
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信心指数普遍较高,住宿和餐饮业的总体信心指数达到了57.2分,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信心指数达到了55.0分。这几类行业囊括了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也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现代服务业的信心指数则体现出明显的内部差异性。信心指数较高的有以下几个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心指数达到了57.4分,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信心指数为57.0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信心指数为58.9分。相比之下,较多依赖科技和资金的行业信心指数普遍较低,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信心指数为45.9分,房地产行业为31.5分,教育行业为45.1分。其中,房地产行业与教育行业受到政策影响也比较大,政策与技术扶持因素的信心指数较低。
经营者人力资本与信心指数
经营者人力资本与信心指数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人力资本越高,经营信心越低,越容易退出中小微企业经营;人力资本越低,越容易形成经营的路径依赖,经营信心也越高。
年龄大的经营者信心指数更高,一方面表明其对经营的熟悉程度更高、路径更有优势;另一方面,从侧面也说明其退出中小微企业的难度较大,年龄越高对应的人力资本越低,可选择的其他就业机会不如更年轻的经营者多。受教育程度也是如此,更高者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以及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容易退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反之则更依赖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
针对中小微企业信心的舆情分析
年我国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的变化趋势与疫情散发的趋势大致吻合。年初随着春节的到来,经营信心普遍处于高位。在三四月份之后,随着年后第一波疫情的来袭,尤其是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疫情,更加重了对企业经营的担忧,四月份中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探底到43.9,是年内最低水平。
九、十月份的信心指数达到了年内的最高点,其中十月份为80.1,九月份为70.8。十一月份疫情防控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企业的信心指数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最近两年,国家出台了大量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政策出台后,具体包括税费减免、房租减免或延期支付、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类支持、现金补贴、减少水电气费用或“欠费不停供”等举措,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保障了民营中小微的经营权益。
从大众舆论对帮扶政策的热度来看,人才帮扶的舆论热度最高,达到85.0。从正面情绪占比来看,流程简化得到了普遍的肯定,正面情绪为98.0%。社会保障相关的帮扶政策也获得了舆论的肯定,正面情绪为88.5%。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行业经济发展韧性和动力明显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呈现出更强的普惠特性,即便是中小微市场主体,也有机会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的移动支付手续费费率常年处于全球最低水平,移动支付的高普及率和低费率,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和纾困提供了重要助力。报告显示,76.5%的受访企业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