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龚芳)
1.我国数据资源丰富,数据要素改革加速推进
信息化时代,我国数据资源优势明显。截至年末,我国网民数量达9.89亿人,世界银行统计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根据IDC测算,年中国拥有数据量为7.6ZB,占全球数据量的23.4%,预计未来随着通讯设备、物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数据量将在年达到48.6ZB,占全球数据量的27.8%,远高于美国的17.5%,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
1.1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
当前关于数字的概念较多,主要包括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市场,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等。从概念间的逻辑来看,数据要素是基础资产,数据要素市场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主要方式,大数据产业是数据要素发展的主要载体,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
(1)数据要素:能够产生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数据
按照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定义,数据是对客观事务的数字化记录或描述,是无序的、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材料。数据首先要先通过采集、整理、聚合、分析,成为具备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参与到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为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则形成数据要素。也即数据形成数据要素,需要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数据要素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数据要素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数据要素能够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相配合,形成乘数效应,放大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价值。如数字和劳动力要素相结合,提升劳动力要素产出效益;数字与技术要素相结合,催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提升配置效率的市场
数据要素市场是指数据要素在交换或流通中形成的市场,包括数据交易行为以及数据交易场所两重含义。通过数据要素市场的配置机制,促进未市场化配置的数据要素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十四五”期间有望突破亿元,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3)大数据产业:是数据要素发挥潜能的主要载体
根据工信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定义,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通过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够打通数据要素市场和产业内部要素配置的通道,让要素市场的定价和交易功能转化为产业内部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工信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年底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4)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
根据统计局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最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变革,数字经济下,生产要素组合为数字、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其中数字作为核心要素起到关键变革作用。
在数字经济的界定方面,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