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门急诊,除了发热门诊、呼吸科和口腔科之外,耳鼻喉咽喉科也是高危科室。
耳鼻咽喉科为何变得如此危险1、患者的症状和流感相似
耳鼻咽喉科的患者,症状大多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咳痰的患者。这些症状和流感的症状有重叠有相似,可能夹杂一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症患者,这些患者可以不发热。单纯问诊和简单检查,医生无法识别。
2、医生和患者面对面要检查病人
耳鼻咽喉科检查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患者必须摘掉口罩接受咽喉部及鼻腔的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能携带病毒喷溅到1~2米远的距离。这些飞沫会污染医生的头面部。
3、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治疗可导致空气传播的可能
鼻内窥镜检查,会刺激鼻腔粘膜,导致打喷嚏的情况。喉镜检查,镜子会触碰到咽喉部粘膜,诱发患者的“咽反射”,导致不由自主的咳嗽、干呕和哈气。雾化治疗,病人呼出的带病飞沫可能在室内从四面八方进入口罩边缘的缝隙,进入呼吸道,传染给同室其他人。
4、耳鼻喉科检查中用的物品污染都会造成感染
飞沫、空气、患者的手接触,都会导致病毒停留在环境中的各种物体表面。如医生的双手、检查用的设备、桌面,椅子,门把手等。所以,耳鼻喉诊室,可能因为患者本身的症状或者检查诱发的喷嚏咳嗽干呕和哈气等,成为病原体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
防护医护人员防护1、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2、当个人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或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3、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应一次性使用。
4、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不同人群的分级防护要求:
建议进行日常查房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
建议在门/急诊预检分诊处、门诊护士站、医师门诊、内镜检查室等诊疗所场需配备防护用品(属三级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乳胶手套。
进行吸痰、呼吸道标本采集、气管切开术、支气管镜检查、气道护理等操作/手术时一定需配备防护用品(属三级防护):工作服(或手术衣)、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乳胶手套。
处理耳鼻喉常见病的处理耳鼻喉常见疾病有哪些
耳病:外耳常见病:先天性外耳闭锁、外耳炎症、耵聍栓塞;中耳常见病: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乳突炎、胆脂瘤;内耳常见病:先天性∕遗传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药物毒性耳聋、美尼尔氏病;蜗后病变:突发性耳聋、平衡感觉失调、单侧耳聋、语言理解困难、听神经瘤及耳鸣。
鼻部常见病:鼻炎:有急性、慢性、萎缩性、干酪性;鼻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息肉病;鼻出血;鼻窦炎;鼻囊肿。咽喉部疾病: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打鼾、声带息肉、咽喉炎、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腺样体肥大等。
耳鼻喉常见的疾病就是以上我们说的这些。虽然这些疾病都是小病小疾,不过发作时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许的不便。在此提醒耳鼻喉有病症的患者,除非是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鼻出血,外伤需缝合,咽喉部异物,食道异物等急症,一般的慢性鼻炎,咽喉炎等疾病,如果症状并未严重到影响生活,可以先采取观察或者用自已有的药物控制。
管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防控管理1、加强预检分诊工作。在门/急诊入口处或大厅设立发热检测仪,张贴告示告知发热患者需至发热门诊就诊。
2、门诊医师接诊患者时应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对于有明确流行病学史者,应逐级上报;若无流行病学史,则按照常规专科诊治。
3、如有条件应做到候诊区域和诊疗区域的隔离,并保持良好通风条件。同时应尽量缩短候诊时间,可考虑分时段预约就诊。如确无条件实现上述目标,且医用防护物资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各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所在医疗机构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减少或全面暂停普通门诊,仅保留急诊。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此次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面前,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健康责任人的职责。在与病毒疾病全力奋战的同时,也请保护好自己的身心,我们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为了防止我们走散,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吧
征稿,我们是认真的
你已经有10年耳鼻喉科经验了?
你已经治好了数以万计的耳鼻喉患者?
欢迎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投给我们!
一经录用,您将会收到丰厚的报酬。
投稿邮箱:gujinz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