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http://www.tlmymy.com/
为促进质量强国建设,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6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是:“建设质量强国决胜全面小康”。
合格评定(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是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值此质量月期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整理了合格评定支撑市场监管的相关论述,以飨读者。
认证认可在市场监管中发挥的作用
认证认可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一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管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围绕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推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其主要作用有:
一是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所有国民经济门类和社会各领域都已全面推行认证认可制度,形成了涵盖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和人员等各种认证认可类型,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各方面需求。
通过认证认可的传导反馈作用,引导消费和采购,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近年来,国家认监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挥认证认可既能保安全底线、又能拉质量高线的作用,在获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食品、消费品和服务领域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激发了市场主体自主提升质量的积极性。
二是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国际上一般将市场分为前市场(销售前)和后市场(销售后)两个环节,在前市场的准入和后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中,认证认可都是有效的管理方式,能够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通过第三方实行间接管理,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在前市场准入环节,政府部门通过强制性认证、约束性能力要求等手段,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领域实行准入管理;在后市场监管环节,政府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将第三方认证结果作为监管依据,保证监管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作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必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监管数以亿计的微观企业及产品上,而是重点监管数量有限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借助些机构将监管要求传导到企业身上,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是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
政府部门可以将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认证信息作为诚信评价和征信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市场信任机制,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通过认证认可手段,确保进入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起到源头把关、净化市场的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方面,认证认可向市场提供独立公正、专业可信的评价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错配,形成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方面,认证认可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指导消费,帮助消费者识别优劣,避免遭受不合格产品的侵害,并且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进产品和服务,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品质的作用。
四是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国际信誉。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合格评定程序作为各成员方共同使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各方合格评定措施不得对贸易带来不必要障碍,并鼓励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合格评定程序。我国入世时,作出了统一市场合格评定程序、对国内外企业及产品给予国民待遇的承诺。采用国际通行的认证认可制度,并充分利用双多边互认成果,可以避免内外监管的不一致性、重复性,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有助于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便利条件。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认证认可的作用更加显现。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就把认证认可作为促进贸易畅通和规则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与东盟、新西兰、韩国等达成的自贸区协定中,都作出了认证认可方面的互认安排。
(摘自《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著,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