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要闻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部署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部署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
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破解“准入不准营”。会议决定,从12月1日起,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对中央层面设定的全部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一是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等13项审批。二是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等8项审批改为备案。三是对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60项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四是对其余项审批采取压减材料和时限、延长或取消有效期、网上办理、取消现场核验等优化服务措施。五是对上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向社会公开并定期调整。为此,会议决定,在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相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涉及的法律,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调整实施。
会议指出,一要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助洁等便捷服务。二要调动社会力量发展适合老年人消费的旅游、养生等服务。三要支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建立保险、福利和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加大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补贴。四要加强养老产品和服务质量监测,严肃查处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中国政府网)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意见》指出,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确定了深圳的战略定位,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意见》提出的深圳发展目标是,到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央视新闻)
经济数据
1-7月份全国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4%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30.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亿元,同比增长0.3%;非税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4.8%。
1-7月累计,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41,亿元,同比增长5.4%。
2.国内消费税9,亿元,同比增长21.1%。
3.企业所得税30,亿元,同比增长4%。
4.个人所得税6,亿元,同比下降30.3%。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9,亿元,同比下降5%;关税1,亿元,同比下降3.8%。
6.出口退税10,亿元,同比增长23.6%。
7.城市维护建设税3,亿元,同比增长1.3%。
8.车辆购置税2,亿元,同比增长2.9%。
9.印花税1,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亿元,同比增长16.1%。
10.资源税1,亿元,同比增长12.7%。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亿元,同比增长8.8%;土地增值税4,亿元,同比增长7.8%;房产税1,亿元,同比下降1.1%;耕地占用税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土地使用税1,亿元,同比下降13.9%。
12.环境保护税亿元,同比增长70.4%。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亿元,同比增长12.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同比增长9.9%。
1-7月累计,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20,亿元,同比增长9.6%。
2.科学技术支出4,亿元,同比增长17.7%。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亿元,同比增长5.1%。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亿元,同比增长7.9%。
5.卫生健康支出10,亿元,同比增长8.3%。
6.节能环保支出亿元,同比增长17.4%。
7.城乡社区支出14,亿元,同比增长11.2%。
8.农林水支出11,亿元,同比增长10.3%。
9.交通运输支出7,亿元,同比增长21.1%。
10.债务付息支出5,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部国库司)
行业跟踪
刘昆:长期坚持政府过紧日子防止民生政策过度承诺
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今年以来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凸显,中央多次强调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财政部部长刘昆8月14日在《中国财政》刊文表示,要将党和政府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尤其要量力而为改善民生。
过紧日子首要工作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善民生。刘昆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硬任务,谋划好今后两年的财政资金安排和长远发展规划,推动解决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突出问题。同时,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承受能力、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等因素,切实防止因民生政策设计不科学导致制度不可持续;合理引导预期,注意防止因过度承诺和过度宣传,导致不能按期实现政策目标而失信于民。
政府过紧日子还要硬化预算约束。刘昆表示,制度建设方面,下一步要健全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分类研究明确财政保障政策;研究提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和总体规划,拟订分年建设计划并落实;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完成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
此外,刘昆还表示,继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完善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从严控制公务活动总量、开支范围和标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逐步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财新传媒)
房企策略分化土地市场或迎新一轮洗牌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土地出让市场有所遇冷。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4%;土地成交价款为亿元,同比下降27.6%。这导致房企拿地出现分化,部分往年拿地积极的房企减缓土地储备规模,部分房企却逆势而上,拿地凶猛。
逆势而上还是收缩战线
一些企业在整体土地市场出让规模收缩时逆势而上。以港中旅为例,从6月拿下北京亦庄相关限竞房地块后,相继在宁波、即墨等地成功竞得地块。宝龙地产也逆势而上,自7月首入浙江湖州后,相继在上海、宁波、无锡等地摘得住宅或商用地块。
“在传统的房地产市场,拿地规模和质量,决定房企的发展前景。‘融资—拿地—开发—销售—回款’,这是一些区域房企近些年迅速成长为全国性房企的不二法门。”北京某房企人士对记者表示。
尽管在紧调控周期中,房企拿地遭遇融资成本高企、拿地限制增多以及销售回款预期不明等困难,但部分房企却逆势而为。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紧调控周期中,仍然有一些企业可以获得较为便宜的融资,加之企业经营策略有意向全国拓展,在土地出让总体遇冷的情况下逆势出击,反而有较好的收获。
今年以来,龙头企业似乎也不想减少拿地的规模。中指院日前发布的《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显示,从拿地金额来看,碧桂园、万科、融创中国占据榜单前三位。其中,碧桂园、万科拿地金额均突破千亿元。
不过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7月、8月,随着土地出让市场整体收缩明显,企业拿地节奏趋于放缓,有一些企业也收缩了拿地规模。
非一线城市土地流拍频现
梳理近期的土地出让市场,一些新信号也值得注意。尤其是,非一线城市土地出让流拍情况时有出现。8月,济南、昆明、合肥等城市,也相继出现土地出让的流拍现象。
业内人士称,相较于往年,今年非一线城市的房价受到持续严控,加之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影响土地市场出让,部分地段偏远、配套不佳的地块,容易无人问津。“这与前几年非一线城市土地出让抢翻天的局面截然不同。”
易居研究院最新数据表明,在易居研究院监测的全国40个城市中,18个三四线城市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4%。其中,7个本轮调控较严的三四线城市(限购或限贷)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9%,同比增长2%;11个本轮未调控或弱调控(仅限售)的三四线城市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同比下降8%。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近期政策面关于房地产的论述继续从紧,今年剩余的4个多月,土地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紧缩。“好的地块疯抢,资质平平的地块无人问津,或许会在今后频繁出现。”上述房企人士表示。(中国证券报)
平安集团加大不动产领域布局计划进入长租公寓、人才保障房领域
平安集团正在和地方政府研究千亿级保险资金进入长租公寓、人才保障房的项目。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平安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比例只有7.2%,远低于银保监会规定的30%上限。
任汇川表示,还在和地方政府研究千亿级的保险资金进入到长租公寓、人才保障房这样的项目。任汇川重申,平安不会做房地产公司的门口野蛮人,不参与它们的经营管理。
这并不是平安集团近期唯一的布局动作。此前,7月26日早间,中国金茂发出重磅消息,引入平安为其第二大股东,配售及认购完成后,将持有其15.2%股权。据媒体消息,未来2-3年内,平安要将不动产在整个集团的业务量提高至10%,而目前,只是1.8%。
(证券时报、云地产等)
华润置地:分拆物业上市年内启动
年以来,碧桂园、佳兆业、中海地产等房企掀起了一波物业分拆上市浪潮。
受政策调控影响,房地产行业告别急速扩张时代,各家大型房企思路从重开发转为重运营,着力发展物业板块。
华润物业服务背靠头部房企,在管理规模上有较大优势,在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物业管理服务百强企业中排名第11名。华润置地执行董事沈彤东在记者会上介绍,目前物业在管面积超过1.1亿平方米,上半年增加在管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66%来自外接项目,对内部资源依赖度降低。年上半年物业管理的营业额超过2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在已上市的物业公司中,在管面积达亿级水平的有碧桂园服务(.HK)、绿城服务(.HK)、雅生活服务(.HK)、中海物业(.HK)以及彩生活(.HK)。
8月7日,保利物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截止年末,保利物业合同管理面积为3.61亿平方米,全年总收入为42.29亿元。若保利物业成功上市,将成为内地第14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物业公司。
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录得综合营业额.5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开发物业营业额为.1亿元,同比增长0.3%;投资物业营业额达57亿元,同比增长30.4%。中期业绩报告指出,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投资物业将作为集团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上半年购物中心业务营业额为42.9亿元,同比增长39.5%,未来两三年将是新建购物中心投入运营的持续高峰期,下半年将陆续开业8个购物中心。
(财新传媒)
为科创板输送近三成受理企业新三板改革下一步怎么走
自7月22日正式开市交易以来,科创板运行平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其他板块的改革也在酝酿或进行中。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在推动中,新三板如何迎接系统性改革为市场所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