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前楼陈升的故事
店前楼
大溪店前楼,又称店前城,建于明朝中叶,到现在有四百余年。楼高三层,计间,城墙厚度厘米,分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楼内有十几座组祠,办学堂、筑戏台、开武馆、设市场…平厝密布,井井有条,宛如蜂窝,热闹异常。数百年来,几经沧桑,无不留下历史的见证。
一、徐、陈合建店前楼
大溪陈姓开基一世祖元隆公,任明朝巡按,因遭奸臣诬陷,避难到诏安下刈大坪巷,后被害,埋葬在下刈风吹罗带地穴。陈元隆生五子,老大住在诏安下刈,老四到大溪,老五归潮阳,至今传下数万丁。
老四到大溪传至五世勤敏公,已财丁兴旺。陈勤敏聪明好学,与徐田同窗结拜兄弟。后来一同到江西赣州拜学地理。三年学成,两人一起回来,受两姓老大的旨意,找屋地盖大楼。为了找寻理想的楼场,两人走了不少地方,最后一致认为店前蜂窝地很好。当时这里系荒寨冢地。两位地理仙认为此处可建大楼。日后能出贤人,传万丁,发大财。因此,陈徐两姓准备合建此楼,论人力物力两姓都很充足,完全有条件盖大楼。但两姓老大认为合建不妥,应归一姓建为宜。因此,陈姓让给徐姓建,徐姓让给陈姓,彼此礼让了好长时间,迟迟不能动土兴建。最后,两姓商议立明约,请两位地理仙比功夫,测楼门方位,动土放下第一块砖石时,若寨内鬼子哀鸣群蜂轰鸣,谁福气就重,楼基就让谁建。结果,徐田先测定大门方位,四个大门动土放下第一块石后,寨内毫无动静。而陈姓勤敏仙仔细观察地形来龙去脉,测定大门方位已胸有成竹了,当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动土安下第一块砖石时,果真寨内荒冢鬼子哀叫,群蜂纷飞轰鸣。徐田非常高兴,即拜勤敏为师兄,楼基让给陈姓建。于是,徐姓帮助陈姓设计备料,两姓同心协力同建店前楼。楼建成后,徐姓到诏安下刈建楼,陈姓也同样到下刈帮助徐姓同心协力建好楼。至今徐陈两姓还以族亲相认。
店前楼建成后,全楼居民常常好似听见群蜂轰鸣。后来,楼外斗圩喧闹声,楼内听之亦若蜂鸣。地理仙说,这是蜂窝楼,日后人丁会象蜂一样很快增长起来。的确,不几代全楼财丁兴旺,贤人辈出,文官武举,源源不断,最出众的要算左都督陈升了。
二、陈升的故事
清初,大溪店前楼出个左都督,封一品爵荣禄大夫,讲的是灵通石精出世陈升的故事。
陈升出世那夜,他父亲在下坝菜园管菜,半夜,突然看见从灵通岩将军石那边滚下一团火球,不偏不斜一直飞落到他家屋顶。他担心家中失火,即跑回家,一看,婴儿已经落地了。因此,乡里人都传说这孩子是石精所生的。
陈升小时候,性情古怪,活象一块顽石。五、六岁就会上树抓鸟,下河摸鱼,在家偷钱、出外偷瓜。父母管教不听,后送他上学,但孩子无心读书,爱打架,不受教,有时一逃学几天竟不回家,常在人家屋檐下屋角边过夜。有一回,他在大溪圩斗角庙睡,手臂、脸、脚都被蚊子密密麻麻围着叮着。可是,只只蚊子肚子都是扁扁的,没吸进一丝血。圩里人看见了,觉得奇怪,就传开了,说这孩子是石精所生的,蚊子咀软,叮不进去。有一天深夜,大雨不停,他背上菜篮,暗摸摸地到河对岸下坝菜园偷菜。他父亲发现了,肺都气炸了,偷偷跟随,伏在河岩这边,准备等小崽子回来时抓住,把他沉下河里,突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大溪河洪浪滚滚,在茫茫的夜色中,只听一声喝令:“洪流让开,大人要过河了,”顿时,洪浪站住,雨丝停脚,月亮露脸,石墩出现了。在朦胧的河面上,隐约可见一个小人影背着一篮菜,一步一步安然地渡过河来,当孩子一渡过了河,高高的洪浪就立即滚滚而下。他父亲站在河畔上,眼巴巴地发愣了。父亲留着热泪把孩子带回家。不但没有把孩子沉下河里,反而觉得特别可爱。他想,这孩子能让洪水让道,有此神威,日后,一定能成大器。
有一天,孩子的五叔从广西回来,说他在广西柳州任千总之职,有十八般武艺想教侄儿。父母一听,可高兴呢!立即叫孩子上前拜叔叔为师。练武功这玩意儿真合孩子们的口味。后来,在叔叔的严教下,陈升日夜勤学苦练,到十岁就学会飞檐走壁,到十三岁就学会了叔父全盘武艺。真是高师出贤徒,一时名扬遐迩,远近青少年都纷纷前来向他求教哩。
陈升学会一手武艺,年轻气盛,有一日,黄公爷(黄梧)女儿出嫁,花轿来到大溪,停歇在店前楼西门外。这位千金小姐,才貌出众,双臂挂满金玉珠宝,伸出轿窗,炫耀高贵。众人知道陈升武艺超群,为人刚毅,就怂恿说:“你如果能把新娘手臂上的珠宝抢来,我们就夸你真有本事。”陈升一听,不加思索,就奔到花桥前,伸手要摘取新娘手臂上的宝器。左右卫士见势,刀枪齐下,欲置陈升于死地,他们万万没料到这孩子有如此高强的武艺。陈升左一脚,右一拳,众卫士不堪一击,纷纷倒地。陈升急取新娘手中玉环,一时取不出,一急之下竟用刀把新娘的手臂砍下一节,取出珠宝来,这一下可闹出大祸来。
皇公爷一听气坏了,立即发兵围剿店前城,火烧店前城,要捉拿凶手。因店前城城门牢固,楼未被烧。黄公爷就用重兵围困,欲使楼内人民缺粮缺水而自毙。幸好这时郑王在厦门抗清,因曾受店前陈姓资助大量军饷,乃挥师西指,进攻漳州,黄梧不得已抽兵回漳,店前楼得救。但还要捉拿凶手,陈升无奈,只好速速逃走。
陈升一走十载,杳无音信,家人思念情切。有人说这孩子才十三岁,性犟,出去恐闹事,凶多吉少。有人说这孩子也许被石精收回去了。就在众说纷纭之际,朝廷上传来喜讯,说陈升少年英俊,征战屡立奇功,官封总兵,提升为左都督,赐一品爵荣禄大夫,并追封三代(父、祖、曾祖为一品)世袭三代(子、孙、曾孙为一品),妻曾氏亦封为一品夫人。于是,家族深受恩赐,远亲近邻也沾了光。在大溪上坝桥头,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一时,大溪充满生机,上面派钦差在店前楼内大兴土木,建造总兵衙,在店前楼南门外斗角庙旁建亭阁,立三个高六米的大石碑,以资留念。妻曾氏一品夫人也树石碑纪念。
谁知陈升对建总兵衙地点十分不满。一天回来察看,马到金鸡亭,他远远看见衙堂建在店前楼内,知道督建工程的钦差太监没有按他说的把总兵衙建在下坝洋老虎跳过溪上山岗的穴位上,一气之下,回头将太监一脚踢死。现太监坟地尚在大溪镇政府后面科里村边。
陈升赐死太监犯法,世袭三代一品大夫被削掉。不久,他母亲得一梦,梦见一彪形大汉身穿战甲骑白马从当年儿子逃跑的路上回来,看见建衙点地点不对,随即策马上灵通岩。数月后,朝廷传来陈升去世的消息。
讲述人:陈宗斯陈云汉
搜集整理:陈香甘
搜集时间:年11月2日
诰封亭对联
诰封亭
上联:诰赠一臣立巨功荣诏先祖
下联:封追三代缘佳训德及后人
对联收集:陈素贞
编辑整理:陈素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