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从消博会看展会高质

■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

“给我来50条!”反复搓揉体验丝巾的质感后,来自辽宁的丛培荣伸出5根手指。尽管语言不通,对面的伊朗小伙却心领神会,赶紧掏出手机算出价格,手势来回比划间,一笔“大单”就此成交。

4月16日,人声鼎沸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内,如此一幕显得并不起眼。

观展者“买全球”更方便,参展商“卖全球”更容易。当我们将视线聚焦至展会上一个个鲜活个体,会发现这样一场多赢的“双向奔赴”,正密集上演。

而这,又何尝不是消博会办展实效愈发凸显的生动注脚?

聚焦国际化,“朋友圈”持续扩大——

四度参展,复星旅文今年又一次将旗下旅游度假产品“搬”到了消博会上。

“我们的业务大部分来自海外,期待借消博会平台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复星旅文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曹鸣龙直言,消博会的国际化水平,是吸引其参展的重要因素。

、、,这是消博会从第一届到第三届,不断增多的国内外参展品牌数量。

今年,这一数据更是突破,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从法国时装到西班牙火腿,从捷克水晶到蒙古国羊绒,不难发现,消博会“购物车”越来越丰富的背后,是“朋友圈”的持续扩容。

位于1号馆的绿地全球馆,今年集结了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个品牌参展。

“其中很大部分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项目管理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杨敬雄看来,国内消费者可以很轻松地在多种渠道买到各种欧美大牌,却很难接触到叙利亚玫瑰精油或乌兹别克斯坦大衣,“我们希望消博会可以为它们打开机遇之门。”

而过去三届的参展经历告诉杨敬雄,消博会的确可以做到。

尼泊尔展商收到了一笔50万元的颂钵订单,蒙古国的羊绒围巾广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fzsmx/18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