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转型中的阵痛石油和化工行业年中形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710/4895883.html

今年上半年,我国油气开采和炼化业投资下滑,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图为山东一家炼油企业的加氢装置。

   编者按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始确立“十三五”规划之年。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行业发展的走势以及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尤为引人   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走势如何?下半年将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企业又将如何抓住政策红利,提高行业竞争力?要最终实现“十二五”目标,还需要哪些努力?本版从今日起推出石油和化工行业年中形势分析系列报道,以期为读者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带来参考。

  上周,石化联合会举行了年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会上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上半年行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运行,呈现出向好趋势。但是,行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问题将继续在今年下半年困扰着石油和化工行业,亟待突破。

投资不力行业发展动能堪忧

  石化联合会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主营收入6.35万亿元,下降5.7%,去年同期为增长8%;利润总额.1亿元,降幅25.0%,去年同期为增长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亿元,仅增长2.6%;进出口贸易总额.0亿美元,下降21.7%,去年同期为增长7.5%,其中出口.0亿美元,降幅3.9%,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8.4%。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石化行业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唯有固定资产投资这一项仍保持增长。单单从数据上看,投资增长是以上各个数据中唯一令人欣慰的地方。然而,就是这唯一一个令人“欣慰”的数据,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石化联合会三届理事会会长李勇武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在年以前,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年增长均在30%左右。持续稳定的投资,对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而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累计增长只有2.6%,创下历史最低纪录。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3年来首次下降,同比下降6.5%;炼油业投资也出现了自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下降幅度为6.6%;化学工业投资虽保持5.6%的增长,但也是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李勇武表示,今年很多规划内的石化项目也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审批和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如若长期保持2.6%的增长,行业发展将会出现严重的后劲不足,行业未来发展也将得不到保障。   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也表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的大幅下滑特别值得上游的油气开采业和炼化业如若因投资不力而产生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带来基础原料供应不足,将会对整个石化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兴业证券化工首席分析师郑方镳表示,今年下半年化工行业的投资机会将呈现多元化特征,互联网对于化工行业的影响日趋显著,率先拥抱互联网的企业将能抓到更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柴油等各类成长型的新需求领域将会成为投资机会的重要来源。

年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召开期间,行业发展情况和走势成为业界   今年上半年,能源和主要化学品的消费增速总体呈现放缓趋势。石油和天然气表观消费总量为3.51亿吨(油当量),增长3.6%,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天然气表观消费增长仅3.3%,为历史最低水平;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总量增长4.1%,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几乎为零;烧碱消费量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下降;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合成树脂消费也出现减缓势头。

  在化工品出口方面,橡胶制品出口金额.3亿美元,同比下降3.9,而去年同期为增长12.3%;合成树脂出口数量同比小幅下降0.1%,出口金额同比下降5.3%;涂(颜)料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9%和4.8%。此外,上半年农药出口数量同比增长3.3%,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1.9%。   从数据不难看出,石油和化工品市场的需求不力,给市场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业内人士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石化产品市场可以说同时面临着内忧和外患。   从国内市场来看,上半年石化产品价格虽持续回升,但整体情况并不稳定。油价下降使得上游开采业效益显著下滑,对石化全行业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值得   安迅思中国研究与咨询总监李莉表示,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的油品市场也逐渐从短缺市场转变为饱和市场,国内石油市场和炼油行业吸引外资的能力开始逐渐减弱。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石油生产商和炼油商需要开始考虑如何在逐渐变得均衡的市场里维持经营,未来还需要面对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各种冲击。   而从国际市场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具体来说,美国经济有所回落,美联储很可能会在下半年加息;欧洲经济步履艰难,维持低速增长的局面;日元贬值,日本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等情况同时发生。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地区之间的贸易摩擦情况时有发生,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壁垒不断加深,使得我国石化产品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橡胶行业就是最好的例子。与此同时,随着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的相继建立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进一步升级,海合会自贸区谈判重新启动,更加开放的周边互动将给国内石化市场的竞争带来一系列挑战。   和氏璧化工东北区销售总监张维告诉记者,上半年,一汽大众汽车销量锐减、大连STX造船厂破产倒闭等情况的发生,使得汽车漆、船舶漆、工程塑料等领域相关企业受到不利影响,产品销量严重下滑。日元贬值以及日本国内消费税提高,当地电器、汽车等需求有明显降低,这也使得国内的日企以及中日合资企业效益不好,从而也导致了产业链上游相关的企业效益下降。国内各地房地产的过饱和情况,也对石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很大冲击。   但张维同时表示,国内外经济都在进行结构调整,特别是国内新的一批城市大型建设和改造项目正在规划之中,一旦通过审批将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带动,增长和需求潜力仍十分巨大。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企业能否实现突破的关键,就是适应消费升级和差异化发展的需要,抓住各种发展机遇。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高孔亮表示,今年以来,化肥出口淡旺季区分取消,化肥出口不再受到季度限制。许多化肥企业就抓住了这一机遇,加大出口力度。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化肥出口达到了.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加64.5%;出口金额50.2亿美元,增长69.5%。云南南磷集团、祥丰集团等企业也因此成为当地少有的产品销量和利润增长巨大的企业。   在化工行业中,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农药、涂(颜)料及有机化学原料制造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行业也在上半年运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效益明显优于其他行业。上半年,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0%和10.1%,分别高出化工行业平均增速1.6和0.7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和32.9%,对化工行业效益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4%和33.4%。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需求不力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企业和行业正好可以利用这样的环境,加大传统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提质升级,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对差别化和功能性产品、绿色环保低碳产品等的市场推广力度,挖掘传统产品的新需求。同时,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机遇下,企业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对于不同的国家和行业的特点,生产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目前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工程塑料、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特种橡胶、新型涂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和差异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企业和行业应着眼于新的需求点,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不过个别产品仍有增加,比如化肥。图为开磷集团正在装运的出口化肥集装箱。(陈渤水摄)

转型不力升级革新任重道远

  从今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不难看出,产能过剩、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结构档次低、企业管理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是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必须加快解决的难题,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行业经济运行中的内在压力。

  李勇武向记者强调,转型升级对于石化行业来说就是一场改革。改革不是绘画绣花,更不是请客吃饭,这将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虽然目前行业内的转型升级仍然看起来火热异常、非常繁荣,大家都在提,但实际观察就会发现,真正的进展情况仍然不好。   记者也从多个行业协会及地方石化行业协会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各个行业内转型升级工作进展良好的主要是民营企业。他们在面临行业经济困难的时候转型改革非常主动,很快适应了市场行情的变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而反观各类大型国企,转型升级工作普遍进展缓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云南省的一些大型国企在上半年都出现了较大的亏损,块头越大转弯越困难。”高孔亮如是说。   李寿生表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控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紧基础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涂(颜)料、基础合成材料提质升级,通过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同时,行业应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并实现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创新。   李寿生还表示,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生产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并积极推进互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   李勇武也认为,创新驱动不是唯一必须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石化行业这样的实体经济,技术创新是其能够长久生存的保障。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行业来说,如果没有几个颠覆性的工艺改革,将不能够长久,也无法走出困境。同时,企业和行业一定要认识到创新这条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郑方镳告诉记者,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转型升级必将是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主线。一方面,技术进步、环保要求与行业整合这几大因素将会继续推动石化各子行业的分化和前进;另一方面,“互联网+”变革、国企改革、土地流转等经济及政策大环境也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冲击。因此,行业应当注重于互联网之间的转型互动,符合经济转型方向、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的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行业应继续开拓应用市场,而传统行业必须将供给端收缩或平稳化,并寻求其他的新增长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fzsmx/14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