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前言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一些高科技行业,尤其是那些提供必需品或者战略性产品的行业可能会进一步受到来自保护主义的压力进而走向产业回流。虽然生产过程在区域一级进行复制可能导致价值链的地域分布更加广泛,但附加值反而会变得更集中本文以五大驱动力对国际生产体系产生的冲击为线索,构建了三维度、五行业、四轨迹的立体分析框架。虽然不同的发展轨迹表明预期的国际生产体系转型并不是单向的,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其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可以预测的。
(一)更短的价值链和更集中的附加值
技术和新工业革命对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和碎片化程度产生了两种影响。其一,数字技术促进了生产过程一体化并有效降低了治理和交易成本,使各企业能够在复杂的国际产业链上有效协作,从而增加了价值链的长度;其二,自动化技术抵消了离岸外包带来的成本优势,促使生产过程简化和本土化,这通常会导致价值链变短、碎片化程度更低。随着机器人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及其性能的提高,自动化、产业回流和近岸制造之间的协同作用将进一步推动价值链的收缩。
产业回流预计将主要影响技术和资本含量较高的价值链密集型产业,并导致其生产和治理的重组。在技术支持下生产活动将集中在制造中心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治理模式也随之趋向内部化。而由3D打印技术驱动的复制化过程,其附加值主要来源于高投入的研发活动,从而在地域分布上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这些趋势都将推动产业回流,最终导致价值链变得更短,碎片化程度更低,附加值更集中。
(二)全球价值链向区域和次区域价值链转移以地域分布碎片化和垂直专业化为主导结构的现代全球价值链,正逐步从全球层面转向区域或国家层面。全球价值链在不同区域上的复制导致其复杂性显著增加,而数字化的发展为区域价值链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冠疫情下各国纷纷采取封闭措施,全球价值链面临中断的风险,促使许多国家和企业重新考虑生产环节过度依赖于其他国家中间品或最终产品的危险性,这可能会加速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化的政策趋势一方面受到区域地缘的政治和战略考虑的推动,另一方面还受到欠发达经济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而传统全球价值链密集型产业规模经济的消失和劳动力红利的削弱也为区域价值链成为全球价值链密集型产业的主流铺平了道路。
(三)更多的驱动型平台和价值链的轻资产化
数字化占据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前沿领域,推动了基于平台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电子商务、金融技术和区块链等驱动型平台。这些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使市场交易更加简化和透明。数字化突出了无形资产在价值链中的重要性,加强了大型数字跨国公司在提供支持型基础设施方面的作用,并使跨国公司能以更“轻”的资产进入海外市场,从事跨国经营。与非数字跨国公司不同,数字跨国公司拥有的有形外国资产较少。
这表明虽然它们的销售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但跨国实体经济投资明显减少。因此,对于那些拥有轻资产商业模式的跨国公司或其供应商来说,相较于与生产有关的投资,包括知识寻求型和金融驱动型等在内的其他形式的投资,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数字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在迅速改变国际生产模式,基于数字平台的跨国公司将补充、取代或作为领头企业引领传统跨国公司走上数字化道路。
(四)全球效率寻求型的外资减少,区域市场寻求型的外资增加
价值链的垂直专业化是吸引效率寻求型FDI的基础。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数字化跨国企业资产配置的重心由固定资产、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流动资产。企业价值来源以及国际投资区位决定因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素成本差异在国际化决策中所占权重越来越小。受原材料产地限制的行业以及定制需求较高的行业,更加注重基于市场的战略。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寻求型投资在各地区复制生产过程,获得市场优势,提高产业链韧性,推动FDI从效率寻求型向区域市场寻求型转变。
(五)中间产品贸易下行压力加大
随着全球价值链越来越本地化、越来越短,实体生产过程将会更加集中,这往往会导致中间品投入和零部件跨境贸易的减少。虽然中间品贸易可能在未来加速减少,但制成品贸易的前景却并不十分明朗。区域化和多样化将推动生产更接近最终市场,从而增加制成品的贸易。但在产业回流轨迹上,跨国公司将通过高度整合、内部化的运作模式在本国附近生产,并需要通过大量出口才能到达国际市场。此次疫情中,某些关键物资的生产在地域分布上的高度集中使得国际生产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各国政策制定者要求必须保证国内或区域内有足够的能力生产所需中间品和制成品,尤其要确保战略品的稳定供给。因而,全球中间品贸易和制成品贸易均存在下行压力。
(六)小规模分布式制造业的兴盛
在传统的制造模式中,受高昂的固定成本限制以及劳动力红利的激励,跨国公司通常选择扩大生产与雇佣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但由于自动化和数字化之间的协作,国际生产模式的两个关键支柱———劳动成本套利与规模经济受到冲击,加之3D打印技术的出现,以小规模生产为特征的分布式制造模式应运而生。可在多国复制的分布式制造生产模式呈现出高度商品化且低附加值的特征,同时,这一转变使附加值的来源与焦点也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
(七)服务业价值链的国际化与持续增长
受数字技术的推动,国际多元化将对服务业产生广泛的影响。这一点在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白领”服务业尤为突出,其影响范围从专业和商业服务到金融、工程和营销活动。传统上高度集中的中高附加值服务将逐渐通过远程办公模式提供离岸服务。同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扩张还得益于制造业相关活动向服务业的拆分,即制造业的“服务化”。
一方面,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增加最终产品制造中可使用服务的类型;另一方面,一些含有大量数字化成分的服务将会直接被附加在最终产品中。然而,出于国家战略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少数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知识产权或数据密集型的服务业可能不会向多元化发展。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服务贸易发展将呈现出五大趋势特征:一是数字服务贸易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二是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推动制造与服务加速融合;三是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呈现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四是服务业的开放是中国新一轮开放发展的重点内容;五是全球服务贸易的规则正在加速重构。
(八)通过多元化和冗余构建全球价值链韧性
疫情给国际生产带来的巨大风险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