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尖的白癜风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71218/5941903.html
作为洪泽区乃至淮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围绕如何做优做强食品产业,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就培植招引“两新一食”“三新一特”产业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淮安市食品产业产值已超千亿元,涵盖酿酒、肉制品、调味品、粮油加工、乳制品等多种门类,形成了从“田头”到“筷头”的产业链条。与此同时,淮安市食品企业“大而不强”、品牌“多而不优”、产业“散而不聚”问题突出。而具体到洪泽,无论是列统食品企业数还是产业产值规模,在全市都处于末游水平,食品企业体量小、知名度低、产业集聚度低的问题更加突出,亟待提升产业培植质效、优化项目服务策略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一、洪泽区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业态构成。从在业企业数量来看,洪泽区现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86家,其中长期停产企业7家,关门歇业但未注销证照3家,正常生产企业76家。在76家正常营业的生产企业中,大米生产企业21家,速冻食品生产企业24家(产品多系供酒店的菜肴制品),食品添加剂企业5家,白酒生产企业2家,茶叶生产企业3家,其他则为畜禽生制品、蔬菜制品、坚果制品、糕点、罐头、糖果、饮料等类别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大米(21家)和速冻食品生产企业(24家)总量居洪泽区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59.21%,业态构成单调。从在业企业属地来看,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电商产业园)32家,三河镇14家(食品科技产业园4家),岔河镇10家,东双沟镇7家,朱坝街道5家,高良涧街道3家,黄集街道3家,老子山1家,西顺河1家。在镇(街道)中,除三河镇的业态构成较为多元,包括速冻食品、大米加工、果蔬罐头、调味料生产企业,其他如岔河、双沟、黄集、朱坝多为小微型企业,且以大米生产企业为主,企业主多为本地人,招募的工人也多为本乡本土人。而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电商产业园)的32家食品生产企业业态构成则较复杂,属地高度集中。
(二)体量规模。从体量上看,全区在业的76家食品生产企业中,小微型企业总数为35家,占生产企业总数的46.53%。这些小微型企业多为效益较好的本地小作坊主或个体户、种植大户扩大生产规模转型而来,且以大米生产企业为主,多集中在岔河镇、东双沟镇、朱坝街道等土产大米质量过硬地区。这类企业从业技术门槛普遍较低,对于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要求低、对生产经营场所的要求低、对用工量的需求低,甚至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本也较低。除小微企业外,洪泽区仅有近10家规模较大的食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多系上海转移到洪泽,又或是家族、亲朋企业复制到洪泽投产,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其他食品企业为辅,如华斯达食品、紫山食用菌、唯思康食品、农垦米业、沪中粮油、大湖面粉、福海淀粉、皇信食品、休比食品、卓典食品等。
(三)平台载体。食品生产企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多为源头性、系统性的事故,因此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原材料、包装材料、厂房厂区的要求较为挑剔。《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规定,食品生产企业的选址,“厂区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在这方面,由于经济开发区污染企业较多,且犬牙交错,所以虽然基础设施相对配套齐全,但对新申证、新招引食品生产企业而言,已非落户佳地,甚至部分已获证企业在申请换证时也因污染因素存在而恐难以续证,如洪泽县酿酒公司厂区旁便为后招引的废旧物回收企业,续证审查极难通过。长久而言,目前在全区范围内,仅有食品科技产业园这一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食品科技园区有地、有政策,更适合食品产业集聚。
(四)法代来源。在业的76家食品生产企业中,体量规模较大、业态构成较复杂的企业法代多为外省籍,主要以福建、浙江籍为主,其核心管理层也多为外地人。同时,这类企业多数具有在上海生产经营的从业经历,有驻沪在业企业。在32家法代为外省或外市籍贯的生产企业里,在上海设厂为法代或为上海相关企业主要股东的有10家,如鲜迪、福海、三企等;法代籍贯为浙江或法代为浙江相关企业主要股东的至少5家,如宏富、皇信、弘瑞等;法代籍贯为福建的有1家,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也多为法代在沪、浙、闽企业的核心员工。
二、食品产业培植与项目招引重难点问题
(一)产业培植的重点问题
一是食品企业“少而不强”。一方面是“少”的问题。同样是食品生产企业,淮阴区家,盱眙县家,淮安区家,涟水县家,清江浦区58家,金湖县59家,市开发区40家。从量上看,洪泽的生产企业在业76家,处于全市中游。但考虑到清江浦作为主城区,开发区是后建制区,洪泽的生产企业量还是偏少。另一方面是“弱”的问题。淮安区有苏食、外婆家、百斯特、淮安碱厂、井神;涟水有园绿、康强、今世缘、苏美,有一“酒”一“糕”产业链;淮阴区有双汇、白玫、万香科技,有肉制品、调味品产业链;盱眙有调味品、凹土产业链;清江浦有浦楼、旺旺。洪泽区的食品生产企业仅华斯达、紫山、唯思康体量较大,而在企业总数中占比59.21%的速冻食品和大米企业,仅华斯达和农垦米业达到了规模以上,大部分企业年销售额为仅为-万,且多未开票销售。
二是食品品牌“多而不优”。一方面是品牌多但无知名度。目前洪泽区的食品生产企业在产产品大多注册有商标,如华斯达的“华斯达”,唯思康的“智安康”,紫山的“蘑菇益旰多糖”,鲜迪的“鲜美加”“鲜迪”,三企的“三企食品”等。这些商标品牌虽行销省内、国内,但它的实际影响力有限,无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大多仅有长期合作的经销商比较熟悉。在同业态中的全国排名都较为落后,“牌子不响”“招牌不大”问题较为普遍。另一方面是既有品牌产业转化不够。如岔河大米、洪泽湖大闸蟹、蒋坝鱼圆等地方特产中,仅岔河大米有一定基数的食品生产企业在包装开发,主要销售区域仍在区内,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并无品牌知名度;而洪泽湖大闸蟹、蒋坝鱼圆则多以网络食品经营店销售的形式“小打小闹”,并无食品生产企业对其进行包装销售和深加工。综合来看,全区相关企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转化增值能力较弱。
三是食品产业“散而不聚”。一方面是生产企业的“形散”。各相关企业如满天星布满全区各个镇(街道)及经济开发区,前期既无明确的整体落户规划,后期也无跟进的政策引导。食品科技产业园虽提出“食品制造产业区”规划,“依托园区内的初级加工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并将其作为产业园的生产链终端,但由于环评和配套设施问题,入驻企业仍然较少,且多为小微企业。另一方面是产业业态的“神散”。速冻食品和大米产业为洪泽食品主导业态,总量居洪泽区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59.21%。相比之下,盱眙县两业态企业占生产企业总数为47.85%;淮阴区两业态企业占生产企业总数为33.14%;涟水县两业态企业占生产企业总数为35.04%。但就是这两大主导业态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各自为战是常态,抱团取暖则难见。大米产业虽有稻米产业协会协助培育公用品牌之举,但行业保障机制不全、行业管理能力不强,甚至本身对食品生产经营相关法律法规并不熟稔,未能将全区大米生产企业攥成一只拳头向全省乃至全国推介。至于速冻食品行业则连行业协会也并未成立,靠企业主乱拳打开市场、树立品牌的难度则更大。
(二)项目服务的难点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供难应求。一方面是普通适龄劳力紧缺。以开发区内30余家食品企业为例,由于20-45岁适龄劳力特别是适龄男壮劳力紧缺,大部分单位用工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人力不足,使得45岁以上留守妇女占用工比畸高,各岗位特别是重体力岗位用工成本陡增。另一方面是管理人才紧缺。特别是风险意识强、综合素能高的高级管理人才奇缺,应届毕业生和资深管理人员因工资待遇和晋升渠道窄等问题而频繁跳槽、兼职,使得企业管理质效较差。同时食品安全法对于生产企业有按批提供质检报告的强制性要求,而熟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质量检验、风险管控人才也少之又少。
二是配套技术服务落后。由于食品产业是快消品产业,并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销售,因此对储运保鲜、工艺改良、食品添加剂替代等食品工业技术,对食品抽样检测、车间微生物和菌群控制、人员科学管理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以及对网红产品产业化、装备自主化改造等技术的依赖度高。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而言,仿制赶超是跨越发展的关键,如三企的每日坚果、优乐美的胃动力、噜啦啦的幼儿用巧克力。为此,质量控制是根本,而三企屡因微生物控制不当受损、鲜迪频遭食品标签损失等情况时有发生,说明我区技术服务工作质效还较低,可资利用的抓手还较少。
三、洪泽区食品产业培植和招引服务建议
(一)面向闽浙沪以商招商。从在业食品企业法代籍贯来看,近一半的法代为外省或外市籍,而其中,具有沪浙闽投资、生产经历的法代为在业企业法代总数的21.05%。除江苏农垦米业洪泽有限公司外,其余规上企业法代均为外省或外市籍,且多在上海设厂或为上海相关企业主要股东。甚至卓典、鲜迪、休比、汇能等都是原驻上海的生产企业,只是由于上海产业升级,由区人大招引才转战洪泽,而在此过程中主要靠的便是以商招商。对于洪泽而言,对内,应选择有沪浙闽投资、生产经历的一家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从用工、用地、财政补贴等维度将该企业建成吸引外来客商落户的样板企业。对外,应驻点沪浙闽或设点上海国际食品产业园、嘉兴生物技术(食品)产业园、福建晋江食品产业园等重要食品产业园,集中招引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畜禽水产品加工等在大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
(二)布局网络销售大市场。目前在洪食品企业仅鲜迪食品、岔东绿色食品、唯思康食品通过自建网站宣传公司及产品,而其中支持在线销售产品的更是仅岔东绿色食品一家,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网络消费指数级增长的新形势。为更好的服务日渐壮大的数以亿计的线上消费者,应通过打造网红经济小镇以吸引网络流量、繁荣眼球经济,扩容电商产业园以充实销售渠道、增加销售主体,帮扶各企业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招引第三方平台分支机构驻洪,加快在洪生产企业拓展网络销售版图步伐。
(三)建强产业园科技平台。近年来,洪泽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除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物流运输、招引软服务等拟投资客商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