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康界黄心恬
国内药品市场的结构变化增速放缓,集中度提升-十年来,国内药品市场结构有两大最显著变化:一是市场增速趋缓;二是从工业规模到单品销售额都呈现出集中度提高的发展态势。
10年来,国内医药工业发展的增速始终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并受医改进程因素影响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发展面貌。年,医改进入攻坚期,各项政策进入落地阶段,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主营收入的增速也回升到9.9%。
具体到国内药品全终端的市场变化,年的市场规模为亿元,增速18.9%,经过十年发展,预计年市场规模达到15,亿元,增速5.8%。
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两组数据中得到印证。
一是终端销售规模突破10亿元的企业增加了81家。年,销售额10-亿元的企业有家,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2家。到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企业总共有家,比年新增了76家;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总共有17家,比年新增了5家。
另一个是医药工业百强集中度,从年的41%提升到了年的46%。
从资本构成的角度看,市场规模亿元以上的企业,年内资企业4家、外资企业8家。年则达到内外资平分秋色的态势,内资有8家,外资有9家。
药品品类方面:
1.生物制品增速高于化学药和中成药。-年,生物制品复合增长率为10.7%,超过化学药和中成药。预计年生物制品增长率为9.1%,继续保持超越化学药(5.6%)和中成药(4.7%)的增长趋势。
2.心血管系统用药市场超过全身抗感染用药,跃升品类市场第一。现在过千亿市场的品类数量已达到7个,分别是心血管系统药物、全身性抗感染药、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呼吸系统用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神经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
六大终端变化及转移趋势十年以来,六大终端市场的总规模,从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其中网上药店渠道从年的1亿元开始,7年时间已经增加到了58亿。
总的来说,药品市场整体增速放缓,零售药店增速较高,六大终端市场份额变化明显。
1(城市+县域)医院终端
①医院仍然是规模最大的药品终端,增速放缓
六大终端里,医院是中国药品市场的主要销售终端,年医院市场预计达到约11,亿元,约为年的4倍。-年医院增速大于全终端市场,但在-年期间,增速明显开始放缓。
数据来源:中康CMH
其中县域医院市场扩增明显。
数据来源:中康CMH
医院市场方面,医院诊疗量增长和人均诊疗单次花费增长相关。人均单医院收入增长贡献度逐渐减弱,就诊量的持续提升成为其规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自年新医改开始,全民医保覆盖率显著提升,报销比例提高。看病费用不再成为居民就诊的主要考虑因素时,健康需求则成为就诊的主要动因。
年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总人次约80亿人次,医院诊疗人次达30亿人次以上。虽然数量攀升,但增速已放缓。
②医院市场驱动力式微
医院市场驱动力不足是市场份额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医疗人医院诊疗人数的下降,是驱动因素与限制因素相互抵触产生的结果。
-年,医院市场驱动力大于限制力,因此增速较快;到了-年,由于国家医改政策的推行,推行分级诊疗、医院药占比等原因,限制力大于驱动力,医院市场增速开始放缓,年预计增速下降到5.6%。
③医院药品市场变化
从药品品类角度看,10年内TOP10品类的变化如下:全身用抗细菌药在医院市场份额下降明显。
抗生素类产品逐渐退出TOP10通用名。以下为通用名药品TOP10的排行变化。
数据来源:中康CMH
中药注射剂市场增速下降,大输液品种销量下滑。年以后,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中药注射剂增速从18%下降至个位数。
数据来源:中康CMH
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叫停门诊大输液。大输液在医院的数量显著下降。
数据来源:中康CMH
2(城市+农村)基层医疗终端
新医改强基层保基本的策略下,国家财政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使城市基层药品市场受益,增速超过全终端药品市场,且市场规模超过农村基层市场。年基层医疗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市场占比仅10%。新医改初期,市场增速:城市基层医疗全终端农村基层医疗;近期,全终端城市基层医疗农村基层医疗。
-基层医疗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康CMH
然而基层医疗市场的驱动力仍然不足,专业服务能力更强的医院是其限制素因,使其增速整体放缓。
近几年,基层医疗在新医改政策扶持下获得较大发展,重点开展慢病类医疗服务;慢病长期用药的需求导致患者流向基层,慢性病口服用药市场扩增明显。-年,慢性病口服用药市场中基层医疗市场占比15%→18%;-年,慢性病口服用药市场增速:基层医疗零售医院,基层医疗市场保持15%以上的增速。
3零售药店终端
①零售药店药品市场增速高于其他终端市场
年零售药店药品市场规模为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1.7%,,预计年零售药店药品增速为8.8%,高于其他终端市场。
数据来源:中康CMH
其中,年非药品市场规模达亿元,占零售药店市场近三成份额,是年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增速方面十年内缓慢下滑,略低于药品市场。
②补益养生类、心脑血管类、泌尿补肾类增速高
从品类市场的角度看,补益养生类的复合增长率最高,达22.3%;市场份额由年的2.3%上升到现在的4.3%。心脑血管类、泌尿补肾类、降血压药、糖尿病用药等品类市场份额高、增速超过零售药店平均水平。
市场份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重磅品种,从年的13种,增长到了年的48种。
重磅品种:市场10亿元的品种
③零售药店处方药市场地位提升明显
零售药品市场,仍以OTC药物为主。处方药在零售药店销售的合规性监管趋严,因此在年以前,处方药在零售药店落后于OTC,而随着医改的深入,处方外流的趋势愈加明显,OTC类药物市场增长放缓,处方药市场增速已与OTC拉开差距,处方药市场规模大有与OTC市场齐头并进的趋势。
处方药仍然占据整体药品市场85%以上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年突破千亿规模后,基本保持6%以上的增速。处方药在零售药店的市场规模由年的亿元预计上升至的亿元,恰好是处方药整体市场的1/10。处方药市场在零售药店市场的占比从原来的47.6%上升至49.6%,逐渐与OTC平分零售药店市场。
此外,国内零售处方药市场零售药店终端占比也在逐年扩大,年预计占比达到10%,市场空间不断增大。
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下,零售药店成为主要承接渠道之一。而处方药在零售药店的增速也超过了其它终端。
数据来源:中康CMH
新形势下,DTP模式兴起,成为众多新特药首选的院外销售渠道。年DTP规模约80亿元,年增至约亿元。近年来增速均高于20%。
数据来源:中康CMH宝来通数据研究院
目前DTP模式较为成熟的品种多为新特药,其中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等成为主流。年,肿瘤药在零售药店的增长率远超医院,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等品类在零售市场增长亮眼。
数据来源:中康CMH
白蛋白、单抗类在零售药店的规模,同样也呈现扩大态势。
长期以来,人血白蛋白在医院的价格受到严格控制,医院渠道人血白蛋白难以获得。白蛋白生产企业在处方外流的趋势下,在零售药店的市场逐渐打开。零售渠道年预计销售额是年的15倍,零售药店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年的1.7%迅速飙升至年的15.4%。
数据来源:中康CMH
以赫赛汀(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为例,抗肿瘤药在零售药店渠道的销售规模在年后成倍增加,医院渠道。可见,零售药店已成为新特药生产企业重点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北京白殿疯医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