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最值得警惕和远离,是加密数字货币领域
年是加密货币的灾难之年。从稳定币项目terraUSD到加密交易所FTX接连暴雷,比特币价格暴跌60%,超过1.3万亿美元的市值被抹去。
看几张行情图: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加密货币市场遭受了引人注目的破产,包括FTX崩溃,以及因利率快速上升和对经济未来的担忧而引发的更广泛的避险情绪。
比特币(BTC-USD)作为普通大众对加密市场的图腾,在年下跌了约65%。
冰冷,枯燥的图表和数据的背后,实际上是无数参与者的真金白银,灰飞烟灭的过程。
不用先入为主,直接一棍子打死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市场,实际上,从行情表现,交易背景,以及货币关联的角度出发,完全可以把各类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的市场,看作是一个投机性极强的虚拟资产炒作市场。
这就是一个赌场,而赌场,永远不缺赌徒和庄家,对于很多不去参与赌博的群体来说,去讨论赌场和赌博玩法,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情我愿的事情,争个对错真假,是真的没意思。
对于加密数字货币,有一个很重要的认知,那就是从计价货币,要看到本质:
全世界所有的存在和流通加密数字货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简单来说,以比特币为例,本质上就是数字美元。
当然,里面的门道和故事太多了,写本书都说不完的那种,这里就不多展开讨论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看清主流数字货币就是数字美元这个本质就够了,而且,西方资本主义的套路和狡诈在这个事情上面的表现非常极致:虽然用美元计价,但是美国和美联储,在明面上不为这个虚拟资产,提供任何的信用背书。
没有国家明确信用背书的虚拟资产,这个本质看清楚了,那么,对于实际上的数字美元的真正基本面,也就是美国,在年高利率和明确持续加息趋势之下有明显的衰退风险。
本质,逻辑,背景三大要素之下,大家认为年,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市场,有没有盈利的确定性?
当然,这是说给理性的群体的内容,并不是想和赌徒交流感情。
2
资产投资,要看周期和环境:年,中国的房产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刚刚过去的年,实际上对于中国的楼市和房价而言,是一个能够摆上台面去吐槽的魔幻年份。
作为一个房地产认证的自媒体,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劝人买房,天打雷劈”。
当然,不仅仅是情绪面,就连市场层面,年中国的房价行情和楼市成交,也是非常的糟糕: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克而瑞预估,年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为13.6亿平方米和13.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及27%。
从微观层面来看,有足够的理由和情绪驱动,能够看空中国的房产,但是从宏观层面出发,或许会有新的看法:
经济上行的阶段,市场和民众最大的财富担忧,是通胀,所以配置房产很大程度上,是对冲经济繁荣必然带来的通胀冲击。
而经济处于相对静止,低迷,或者是复苏前期,实际上就会造成资产承压,价值缩水的必然结果。
回到年中国的房产和楼市来看,其实最大的风险,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价格下跌还是什么房产税这样的政策风险,而是“流动性”。
经济上行,发展过程,实际上对应的是一个货币和资产高流动性的环境。
而在年,中国的楼市和房产是一个什么环境?
高流动性的一线大城市核心好房子,有高价格的门槛;
正常流动性的普通城市的房子,对应的是价格横盘;
而低流动性,有价无市,并且基数庞大的中小城市,直接就可以看作是财富粉碎机。
流动性,才是年中国房产和楼市,最大的风险,市场没人买房,土拍没钱买地,让子弹飞一会呗?
3
对于金融投资的理解:短期只是货币现象,而年,要看清决定性的主线
金融市场,短期是情绪主导,中期是业绩干扰,长期受到基本面制约。
更重要的一点,是金融市场的行情波动,很大程度上,完全是货币现象。
这很好理解,国家货币宽松,管控放松,那么股市就会涨,反之亦然。
这一点,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重要。
那么,年,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谈什么短期的波动,板块轮动,情绪炒作,实际上想要实现牛市行情的两个关键,一个就是国家金融政策的放松,一个就是市场监管和干预的减弱。
别说两个了,明眼人实际一看就知道,一个条件都实现不了:
先说金融政策,外围美联储年的加息动作和高利率强美元没有发生转向以前,中国是不可能从低效率的精准滴灌转向开闸放水的;
在看市场监管,这个需要一定的金融常识,给大家分享一个动态: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0日)晚间,华泰证券公司拟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股份,募资不超亿元,所募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和营运资金。该募资规模与年中信证券并列,达到A股券商配股之最。
年1月3日,华泰证券低开逾6%,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截至收盘报11.89元/股,下跌6.67%。不只是华泰证券,年以来,上市券商融资步伐加速,已有包括中信证券、兴业证券等在内共计8家上市券商完成再融资,且其中多家通过配股实现再融资。
一个原本就被主力庄家反复收割,狼多肉少的生态环境,又冲进来一群食物链上游的豺狼,会是一个什么效果?
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
难道作为在信息和资金,包括市场地位等等关键维度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散户群体,能够以为自己能够相对轻松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吃到肉?
看清这条主线和逻辑,年,对于中国金融市场里面的机遇和诱惑,也应该有必要的谨慎和理性了吧?
4
银行理财VS保险理财:底层逻辑发生质变的关键年份,该怎么看?
年,长期稳健盈利,高信用背景的国有大银行的理财出现亏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只不过很多普通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同样,站在年启动的这个时间节点,问大家两个问题:
第一,返本型保险,也是俗称的储蓄型保险,如果年限到了,条件符合了,投保人能够像合同约定的那样,拿回自己的本金吗?
第二,国有银行和保险公司,从公信力和安全性上来看,谁更值得信赖?
这是两个好问题,也是这个中国理财市场底层逻辑发生质变的关键时刻,值得大家去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