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得的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吴一凡,刘阳)
一、后疫情时代海外主要区域民航业运行现状
(一)全球航空业恢复情况综述:国内市场恢复快于国际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航空业遭受重创。
谷底:20年4月,全球航空业跌至谷底,旅客周转量(RPK)遭遇历史最大跌幅,同比下滑94.3%,其中国际RPK下滑98.4%,国内RPK下滑86.9%;客座率为36.6%,同比下降46.6个百分点。
恢复期:随着20年5月一些国家开始逐步放松封锁限制,各地国内需求先于国际开始复苏,除个别月份受疫情明显反弹影响外,全行业旅客周转量保持环比向上趋势。据国际航协IATA公布的最新数据,21年9月全行业旅客周转量已恢复至19年同期的46.6%,客座率为67.6%,较19年同期下降14.3个百分点。1-9月累计看,RPK恢复至19年同期的37.8%,客座率为65.7%,下降17.1个百分点。
全球看,国内市场恢复快于国际:9月国内恢复至76%,国际恢复至三成。
21年9月全球各地国内RPK恢复至19年75.7%,ASK恢复至85.3%,客座率为73.0%,较19年下降9.3个百分点;1-9月累计看,国内RPK恢复至19年同期70.0%,ASK恢复至79.6%,客座率73.7%,较19年下降10.2个百分点。
国际部分RPK恢复至19年的30.8%,ASK恢复至40.9%,客座率61.6%,较19年下降20.1个百分点。1-9月累计看,国际RPK恢复至19年同期19.8%,ASK恢复至30.1%,客座率54.2%,较19年下降28.1个百分点。
(二)海外主要国家入境政策梳理:近期有进一步松动迹象
从IATA统计的全球国际旅行限制严格程度变化来看,各区域的政策均有所松动,而亚太区当前仍处于相对较严的状态。
我们进一步梳理了全球主要国家的最新入境政策和相关表述,总体来看,近期各国均有一定程度的放松迹象。
具体来看:
美国方面:
10月25日拜登正式签署了旅行新规,11月8日起解除自年初以来对多国实施的旅行禁令,包括大多数欧盟成员国、英国、印度和中国等。根据最新政策,完成全针剂疫苗接种的外国旅客,只需提供72小时内的新冠检测阴性证明,并分享个人追踪信息,即可入境美国并无须隔离。所有经FDA和WHO批准的疫苗将适用于入境要求,包括:辉瑞、莫德纳、强生、阿斯利康、印度血清研究所疫苗以及中国国药和科兴疫苗。此外,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疫苗接种率在10%以下国家的非旅行签证持有人将被豁免。
欧洲方面:
欧盟内部,年7月1日,“新冠数字通行证”在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等国正式启用,该通行证包含持有人疫苗接种情况、病毒检测结果以及确诊后康复情况等信息,所有欧盟公民及其家庭成员均可申领。通行证持有人仅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免除欧盟及申根区内的旅行限制:1)接种欧洲药管局认可的新冠疫苗;2)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11-天(各国略有差异);3)24-72小时(各国略有差异)新冠检测阴性。欧洲药品管理局目前批准的疫苗有: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强生,但部分国家也认可中国国药和科兴(如奥地利)。通行证的上线明显简化了欧盟国家间的旅行。
对于非欧盟国家,年5月20日,欧盟理事会建议,成员国可向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部分非欧盟旅行者放松入境限制。10月28日,欧盟更新了最新的“安全旅行国家名单”(该名单两周更新一次),来自名单中国家的旅客可因非必要原因进入欧盟。清单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等20个国家,包含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但对中国取决于双边。
具体落实上,各成员国仍掌握边境管控权利,如西班牙5月已宣布,从5月24日起对中国、韩国、新加坡、英国等10个非欧盟国家重新开放。
英国:最近宣布放宽出入境限制,10月4日起,取消之前的红色、琥珀色和绿色国家的“信号灯系统”,仅保留红色名单,只有英国和爱尔兰公民或拥有永居权的人士可从红色地区入境英国,但需隔离10天。10月11日起,红色名单数量减少至7个,另外新增37个国家和地区纳入疫苗接种认可国家/地区的清单中,目前受认可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清单内。相应国家和地区的合格接种者若过去10天未出现在红色清单国家,入境英国就无须接受入境前检测和10天隔离期,只需在入境第二天接受一次检测即可。目前经英国政府认证的疫苗包括:辉瑞、莫德纳、强生和阿斯利康。其余不在清单中的国家的旅客默认为未完成合同接种人士,入境需要进行隔离。
亚洲地区:
新加坡自9月初开放了旅游走廊计划,允许指定国家入境的旅客在完成疫苗接种后以PCR检测取代居家隔离,当前已向10个国家开放该政策,韩国也将于11月加入。马来西亚近期也表示,有望在11月向国际游客重新开放边境。泰国也将11月1日起开放游客入境并免除隔离,入境游客需来自疫情低风险国家、完成全针剂疫苗接种,并完成病毒检测。初步将拟定至少10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德国、中国、新加坡等在内,后续名单将逐步增加。
二、后疫情时代海外航司面面观之美国篇
(一)美国:国内航班恢复至19年同期8成,国际航班恢复至7成
1)航班量:恢复至19年同期的82%首先观察航班量的情况:截止10/25的最新一周,航班量总体恢复至年同期82%的水平,其中国内航班量恢复至84%,国际恢复至70%。
2)旅客吞吐量:与航班量恢复节奏基本匹配
我们观察旅客量的恢复整体趋势与航班量相匹配,国内旅客吞吐量恢复程度略高于航班量,国际出行略低于航班量恢复。根据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irlinesforAmerica)数据显示:截至/10/25的最新一周,旅客吞吐量已恢复至年同期82%的水平,其中国内吞吐量恢复至85%;国际客流量恢复至59%,墨西哥地区的需求已超过年同期,而太平洋地区不到年同期的10%。
进一步观察国际出行结构:分居民属性看:美国公民出行意愿恢复更快。9月整体国际旅客吞吐量恢复至年的44%,美国公民吞吐量恢复至54.4%,非美国公民吞吐量恢复至35.2%。
3)客座率:7月一度接近19年水平
21年年初,美国经历了疫情的再度爆发,国内客座率一度降至50%以下,此后开始快速修复,到7月中下旬,国内客座率基本与19年持平,接近90%的水平,在8月末受变种病毒影响又出现下滑。最新一周,美国国内航班客座率为84.7%,年同期为88.2%,下降3.5个百分点。
4)票价水平:恢复至19年同期的8成左右
平均票价水平在21年以来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目前平均票价为19年的8成水平,与19年尚存差距主要是受商务及国际长途旅行拖累。
5)航司收入
从年4月至今,航司收入整体稳步修复,21年6-8月AirlineforAmerica成员航司(含美国四大航、阿拉斯加、捷蓝等)收入已恢复至疫情前年70%-75%左右,较年初35%左右的恢复有明显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美国航司面面观:四大航Q3均盈利,扣除补贴后达美仍实现盈利
1、财务表现:Q3均实现盈利,扣除补贴后达美实现1.9亿美元利润美国四大航空集团来看:
1)收入端:达美单季收入最高,西南航空较19年恢复程度最高达美21Q3收入91.5亿美元,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的73%;美联航21Q3收入77.5亿美元,同比增%,恢复至19年的68%;美国航空21Q3收入89.7亿美元,同比增%,恢复至19年的75%;西南航空21Q3收入46.8亿美元,同比增%,恢复至19年的83%;
2)收入构成:达美、美联航、美国航空货运收入较19年均有明显提升
对比19年,四大航司货运收入占比均有提升,其中西南航空由于窄体机较多,提升空间相对较小,达美、美联航、美国航空货运收入较19年分别增39%、84%和60%。此外达美其他业务占比明显提升,主要为炼油厂生产一些非航空油料产品带来的收入所致。
3)盈利水平
a)净利润:Q3四大航空集团均实现盈利达美单季盈利12.1亿美元,20Q3为亏损53.8亿,19Q3盈利15.0亿;美联航单季盈利4.7亿美元,20Q3为亏损18.4亿,19Q3盈利10.2亿;美国航空单季盈利1.7亿美元,20Q3为亏损24.0亿,19Q3盈利4.3亿;西南航空单季盈利4.5亿美元,20Q3为亏损11.6亿,19Q3盈利6.6亿。
b)Non-GAAP净利润:达美仍实现盈利
Non-GAAP方面(扣除薪资补贴等项目),达美盈利1.9亿美元,其他三家录得亏损(其中西南航空小幅亏损1.4亿,美联航亏损3.3亿,美国航空亏损6.4亿美元)。自20年疫情以来,美国政府已向航空公司提供了三轮薪资救助,包含补助金和低息贷款,其中第一期为亿美元,二期亿,三期亿,航空公司以承诺不裁员或削减员工薪资作为获得补助的条件。21Q3,达美、美联航、美国航空和西南航空分别确认薪资补贴18亿、11亿、10亿和8亿美元。
2、经营表现:西南航空运力与需求在Q3恢复至19年的9成以上
1)RPM(收入客英里),西南航空恢复最快,为19年的95%达美单季RPM较19年下降36%,同比20年增长%;美联航较19年下降37%,同比20年增长%;美国航空较19年下降26%,同比20年增长%;西南航空较19年下降5%,同比20年增长%。
2)ASM(可用座英里),西南航空恢复至19年98%达美单季ASM较19年下降29%,同比20年增长91%;美联航较19年下降28%,同比20年增长%;美国航空较19年下降19%,同比20年增长99%;西南航空较19年下降2%,同比20年增长46%。美西南体现了低成本航空鼻祖面临危机下灵活调整的能力。
3)客座率,三家航司单季客座率达80%左右
达美Q3客座率80%,较19年下降9pts;美联航Q3客座率76%,较19年下降10pts;美国航空Q3客座率79%,较19年下降7pts;西南航空Q3客座率81%,较19年下降3pts。
4)收益水平:低成本航空的票价水平较传统全服务航空仍有差距。
客英里收益方面,仅西南航空较19年有15%的下降,达美、美联航和美国航空较19年分别下降2.2%、0.2%和2.4%,基本与19年持平。座英里客运收入方面,西南航空较19年下降17.8%,达美、美联航和美国航空分别下降11.7%、11.7%和10.2%。
5)成本端:美西南明显体现了管控优势
座英里成本看,西南航空较19年下降16.8%,其他三家航司基本下降6%-7%左右。剔除薪酬补贴和航油价格影响,各家航司单位成本均有所上升,其中西南较19年微增1.7%,达美增加7.8%(达美剔除炼油厂相关业务及重组费用影响),美国航空增长10.6%,美联航增长12.1%。
3、以达美航空为例,看分区域情况
以披露较详细的达美为例:
国内市场:客座率较19年下降4%,旅客需求恢复至8成,收入恢复至7成以上。Q3旅客周转量已恢复至19年80%,运力供给恢复至84%,客座率较19年下降4pts。公司在季报中披露,Q3伊始,美国国内的休闲需求已基本与年持平,但因病毒变异导致病例上升后使得需求回升有所放缓。
国际市场:拉丁美洲运力恢复至接近19年同期,太平洋地区恢复较弱。Q3国际客运收入较19年下降58%,其中运力供给下降50%。其中:拉丁美洲在国际区域中复苏最快,加勒比、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休闲需求持续改善。Q3拉丁美洲的运力供给已经接近19年水平,客英里收益同样基本持平。大西洋和太平洋区域仍受到较大限制,大西洋地区已经有部分国家放宽或取消限制,Q3旅客周转量较19年下滑65%,运力供给下滑56%;太平洋地区目前仍只有必要的出行需求,旅客周转量仅19年10%,运力供给为19年的33%。
三、后疫情时代海外航司面面观之欧洲篇
(一)Q3欧洲内部航班快速恢复
欧洲受3-4月疫情反弹,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上升以及此前各国边境防疫政策不一的影响,整体复苏相对较慢。5月起疫情逐步向好,此外随着7月1日新冠数字通行证上线,欧盟区旅行限制减少,需求开始快速回升。当前因疫情反复,需求有所回落。
1)航班量:恢复至19年同期的7成根据Eurocontrol(欧洲航空安全组织)数据显示:从5月中旬到8月末,欧洲区航班量持续增加,8月27日航班达到最大值,单日达架次(较年下降27.7%)。9月初受疫情反复影响,航班量有所下滑。在/10/13过去的两周,航班量约为年的72%。
细分市场看:货机、公务机以及包机需求强劲,截至10/13过去两周的航班量较年同期分别增长9%、31%和13%。传统客机和低成本航班的需求自5月以来也有持续上升,近两周较19年分别下降41%和29%。
2)运力供给
10月11日开始的一周中,欧洲计划航班可用座位数为万,相比年同期下滑32.7%,欧洲区可用座位数较19年已经连续11周维持在-34.7%至-32.7%之间。分国内和国际来看,国内运力占万,较19年下降14.2%;国际运力为万,较19年下降38.1%。
3)旅客吞吐量
趋势上,旅客吞吐量与可用座位数保持一致。据ACIEurope统计,自9月19日开始的一周,欧洲航空旅客量较19年下滑39%,这也是连续第7周,旅客量较19年保持在-39%至-37%的区间中。旅客吞吐量恢复程度与运力供给恢复看,年Q1平均差距为7pts,21Q2差距为9pts,在21年8月至9月一度缩小至疫情以来的最好水平4pts。
4)洲际航线恢复进展
当前欧洲区航班仍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之间,欧洲内的航班量较年下降30%,而其他洲际航班量则较年下降40%。其中南大西洋区航班量降幅最大,为55%,亚太区下降45%。
(二)航空公司表现:Q3业务量持续恢复,汉莎实现息税前利润首次盈利
1、汉莎:Q3旅客运输量与收入均恢复至近5成,实现息税前盈利
最新财季(年7月1日-9月30日),汉莎集团实现营收52.1亿欧元,同比增长95.8%,归母亏损仅0.7亿欧元,20年同期为亏损19.7亿欧元。相比年,营收恢复至年的51.5%,净利润减少12.2亿欧元。
而以息税前利润(EBIT)计,汉莎实现净利润0.17亿欧元,这也是该公司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汉莎集团是多元化集团,包括:全服务航空(汉莎航空、瑞士航空、奥地利航空和布鲁塞尔航空)、支线航空(欧洲之翼,CRJ系列执飞)、物流、MRO(维修维护运营)、餐食和其他业务。
21年Q3客运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但相比19年仍大幅下滑。支线航空恢复较全服务更快。其中全服务航空收入27.8亿欧元,同比增长%,支线航空欧洲之翼收入3.7亿欧元,同比增长%,分别恢复至19年的40.4%和50.5%。合计占比则由19年的75%,降至19年的61%。
物流收入8.6亿欧元,同比增长48%,相比19年增长46.7%。占比由19年6%增长至17%。MRO、餐食和其他收入分别恢复为19年的75%、45%和59%。
运营端:
公司总体旅客运输量万人,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46%;ASK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的50%,RPK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的40%。环比来看,Q2旅客运输量仅万人,Q3环比提升%,显示出极为旺盛的恢复势头。客座率68.8%,同比提升15.8个百分点,19年客座率为86.4%,下降17.6个百分点。
货运业务好于客运。可用货邮吨公里同比增长27.9%,为19年的68.2%,收入货邮吨公里同比增长17.2%,为19年的77.1%。货邮载运率66.8%,同比下滑6.1个百分点,相比19年提升7.7个百分点。
单位收益来看:全服务航司恢复更佳
全服务航司座公里收益6.9欧分,同比提升7.8%,较19年下降15.9%;欧洲之翼座公里收益6.5欧分,同比提升8.8%,较19年下降20.5%。可用吨公里收益33.2欧分,同比提升25.5%,较19年增长.5%。
分区域看:
全服务航司收入总体恢复至19年41.6%,其中欧洲航线恢复至19年51.5%、美洲恢复至30.1%、亚太恢复至13.5%、中东/非洲恢复至64.0%。中东/非洲恢复最好,亚太地区恢复最差。
占比来看,欧洲由40%提升至50%,美洲和亚太航线下滑较大,分别由19年34%下降至25%,19%下降至6%,中东/非洲占比提升由19年7%提升至10%。
旅客运输量总体恢复至19年的51.6%,其中欧洲恢复至19年的56.3%,美洲为37.1%,中东/非洲为66.1%,亚太恢复最慢仅为11.5%。(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环比来看,Q2欧洲仅恢复至20.4%,美洲17.2%,中东/非洲38.2%,亚太6.9%,与Q2相比,Q3各区域恢复程度提升显著。绝对值来看,欧洲旅客运输量由万提升至万,环比%,增长万,占总增量的87%,即环比增量绝大部分由欧洲内部需求恢复带动,主要得益于“新冠数字通行证”由7月1日启用,欧洲内部往来恢复得以加速。
客座率总体为67.5%,19年为86.3%,下降18.8个百分点,其中欧洲74.4%,下降7.9pts,美洲65.4%下降23.0pts,亚太46.4%下降42.4pts,中东/非洲65.5%下降19.4pts。
同样得益于欧洲内部市场的较快恢复,欧洲之翼总体表现强于全服务航空。其主要执飞德国国内和欧洲内部航线。总体旅客运输量恢复至19年的43.3%,略低于全服务航司的46.5%,ASK恢复至61.7%,高于全服务航司(48.8%),RPK恢复至55.5%,高于全服务航司(38.2%)。
对应客座率78.1%,相比19年下滑8.9个百分,明显好于全服务航司(下滑18.8个百分点)。
货运业务是汉莎疫情期间一大亮点。3季度汉莎货运周转量恢复至19年的68.4%,显著好于客运业务,货邮载运率达到67.4%,较19年提升14.2pts。
总体来看,Q3虽仍有疫情冲击,但得益于欧洲市场快速恢复,总体运量恢复至4-5成水平,推动汉莎实现了超预期的业绩修复。分区域来看,中东/非洲恢复最好,恢复至60%以上,欧洲内部其次,恢复至50%,美洲恢复至30%,亚太区域仍仅有10%恢复最慢。收益端相比19年下滑15%左右。另一方面货运业务为公司贡献较大,得益于汉莎本身在货运业务领域的优势,其周转量仅下滑约20%,同时收益端大幅提升%以上,为公司贡献较大。
2、法荷航:Q3业务量和营收恢复至约5-6成,减亏明显
法国航空(AirFrance)和荷兰皇家航空(KLM)于年合并,组成欧洲最大的航空集团。以收入类型计,公司分为网络航空(分客运和货运)、廉价航空(荷兰泛航)及维修维护部门。
以最新21Q3单季度业绩来看,
公司总体营收45.7亿欧元,同比增长81%,恢复至19年同期的59.3%;亏损1.9亿,同比大幅减亏14.7亿,相比19年减少5.6亿(19年Q3为3.7亿)。
分类别来看,全服务航空收入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的49.7%;货运收入同比增长24%,为19年的%;廉价航空同比增长99%,恢复至19年的76.4%;维修维护收入同比增长14%,恢复至19年的60.4%。
占比来看,全服务航空占比由19年72%降至59%,货运收入由6%提升至17%,廉价航空由8%小幅提升至10%,维修维护持平为14%。
运营端,旅客运输量万人,同比增长93%,恢复至19年的58.2%。ASK同比增长62%,恢复至19年的68.6%,RPK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的50.8%。
客座率66.8%,同比提升20.6个百分点,较19年下降23.3个百分点;
座公里收益5.48欧分,同比提升37%,较19年下降22.6%。
货运业务恢复水平更高。货邮运输量24.7万吨,同比增长12.3%,恢复至19年的90.1%。AFTK同比增长20.3%,恢复至19年的80.0%,RFTK同比增长8.9%,恢复至19年的90.3%。
货邮载运率61.9%,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较19年提升7.1个百分点;
可用吨公里收益23.9欧分,同比提升2.3%,较19年增长.8%。
总体来看,法荷航三季度恢复较好,客运业务恢复至19年50%左右水平,货运业务已经超过19年水平,总体收入已达到19年的60%。
综合来看,欧洲处于疫情复苏阶段。得益于“新冠数字通行证”的启用,内部需求得到快速释放,航司业绩改善明显,此外货运业务表现突出,为航司提供较大支撑。
四、后疫情时代海外航司面面观之亚洲篇
(一)亚洲:部分国家看,国内航班恢复4-6成,国际航班普遍下降9成,恢复水平最低
日本:7月国内航班恢复至4成,国际下滑90%以上
年7月,日本国内定期航班共完成旅客运输量.7万人次,同比增长28.8%,相比年同期下滑57.4%;国际航班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26万人次,同比增长.5%,相比年同期下滑93.9%。国内客座率51.5%,国际客座率24.9%。
总体来看,日本受限于较小的国内市场,总体约恢复至40%多水平,弱于我国(7月恢复至83%),国际航班与我国恢复程度接近,相比19年均下滑90%以上。
印度:航班量恢复至6成左右
印度8月完成旅客运输量万人次,同比增长.6%,1-8月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万人次,同比增长14.8%。相比年,8月旅客运输量下降43.2%,1-8月累计下降51.2%。总体来看,印度市场恢复较慢,目前约为年6成左右。
(二)航空公司财务和运营表现:Q2普遍减亏,货运成“救命稻草”
1、全日空
最新财季(年4月1日-6月30日),公司实现营收亿日元,同比增长63.6%,归母亏损亿日元,20年同期为亏损8亿日元。相比年,营收恢复至年的39.7%,净利润减少亿日元。
运营端,公司国际旅客运输量13.1万人,同比增长43.4%,恢复至19年同期5.2%;国内旅客运输量万人,同比增长.3%,恢复至19年同期29.5%。
客座率国际航班为19.8%,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19年客座率为75.4%,下降55.6个百分点;国内为42.7%,同比增长12.9个百分点,19年客座率为67.1%,下降24.4个百分点。
疫情下公司大力推动货运业务。国际货邮运输量23.3万吨,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的94.8%;国内货邮运输量5.7万吨,同比增长60.9%,恢复至19年63.8%。
具体来看,
国际客运收入同比增长36%,恢复至19年同期8%;国内客运收入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30%;国际货邮收入同比增长%,为19年同期的%;国内货邮收入同比增长63%,恢复至19年同期96%;低成本航空收入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19%;其他航空运输相关收入同比下滑7%,恢复至19年同期54%。
单位收益来看,国际客运座公里收益显著下滑,仅为19年的30%,国内仅为19年的64%;单位货邮收益大幅提升,国际、国内相比19年分别提升%和%。
总体来看,疫情冲击下,日本航空客运市场萎缩较为严重。疫情前国内和国际客运收入基本相当,合计占航空运输收入75%左右,疫情下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国内市场也有较大幅度下滑,客运收入合计占比降至40%。而同时公司加大国际货运投放,叠加当期较高的航空货运价格,国际货运收入占比由19年6%提升至目前39%,为公司贡献较大增量。
2、新加坡航空
最新财季(年4月1日-6月30日),公司实现营收12.95亿新元,同比增长52.2%,归母亏损4.09亿新元,20年同期为亏损11.23亿新元。相比年,营收恢复至年的31.6%,年净利润1.11亿,减少5.2亿。
运营端,公司旅客运输量36.2万人,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3.9%;收入客公里(RPK)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5.1%,可用座公里(ASK)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28.9%。
客座率14.8%,环比提升4.6个百分点,19年同期为83.4%,下降68.6个百分点。客公里收益17.1新分,同比下降23%,相比19年提升85.9%;座公里收益2.5新分,同比提升8.7%,相比19年下降67.1%。
相比客运业务,货运业务表现明显更好。货邮运输量24.3万吨,同比增长78.3%,恢复至19年79%,货邮周转量同比增长68.2%,恢复至19年83.4%,可用货邮吨公里同比增长46.9%,恢复至19年同期55%。
货邮载运率89.1%,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相比19年提升30.4个百分点。货邮收入吨公里收益63.8新分,同比下降21.3%,相比19年提升%;货邮可用吨公里收益28.7新分,同比下降10.0%,相比19年提升77.2%。货邮收入极大托底了公司营收。测算公司19年客运收入33.4亿,货邮收入4.9亿,21年则分别为3.2和8.8亿,分别为19年的9.5%和%。
3、亚航
亚航(AirAsiaGroupBerhad)体内包括亚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三家航司,此外也披露亚航泰国运营数据。(亚航日本已破产,亚航印度出售)
最新财季(年4月1日-6月30日),公司实现营收1.9亿令吉特,同比增长%,归母亏损5.8亿令吉特,20年同期为亏损9.9亿。相比年,营收恢复至年的6.7%,年净利润0.2亿,减少6.0亿。
运营端,公司旅客运输量75.8万人,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5.9%;收入客公里(RPK)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4.9%,可用座公里(ASK)同比增长%,恢复至19年同期6.2%。客座率67.4%,环比提升8.1个百分点,19年同期为84.6%,下降17.1个百分点。座公里收益15.93分,同比持平,相比19年提升3.4%。
总体来看鉴于亚航主要航线均为东南亚国家间跨境航线,经营受损严重,与新加坡航空和全日空相比,由于机型(窄体机)不适用,亚航并未加强货运业务,此外鉴于公司客座率和票价均无大幅折让,预计亚航大量停飞飞机。
成本端,公司座公里成本76.5分,同比下降74%,相比19年的15.77分增长%;座公里扣油成本同比下降%,相比19年增长%。
分国家来看,以客运量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分别恢复至19年的3.2%、16.9%、7.7%和12.9%,总体恢复程度均较低,印尼和泰国相对恢复更好。客座率来看,印尼和菲律宾相对表现更好。
(三)亚洲各国看:国内市场较小的航司受冲击更大
航空公司角度,国内市场较小(亚航主要经营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三国)或无国内市场(新加坡)的航司经营影响较大,客运收入均下滑9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宽体机较多的航司(全日空、新加坡航空)则大力推动货运业务,国际货邮运输量均小幅下滑,而单位收益大幅增长。虽然仍大幅亏损,相较而言为业绩贡献较大支撑。
(四)中国:Q2国内旅客量超19年同期,Q3受散发疫情扰动降至6成
1、行业运行情况:二季度国内旅客运输量超19年同期,三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回落至19年6成
年1-9月,我国民航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3.53亿人次,同比增长25.9%,恢复到年同期的71.1%。
其中,一季度旅客运输量1.02亿人次,同比增长37.5%,为年同期的63.4%;二季度,行业旅客运输量1.43亿,同比增长96%,恢复至年同期的89%,恢复程度较一季度大幅提高25.6个百分点;三季度,受疫情、洪水、台风等多因素影响,旅客运输量环比下滑25%至1.08亿,同比下降20%,恢复至19年同期的61%。其中8月仅为19年同期的37%,9月回升至66%。(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分区域看:
国内:年1-2月疫情反复以及多地出台的“就地过年”政策致出行需求低迷,1月、2月国内旅客运输量较年分别下滑35%和49%。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3月起需求迅速反弹,国内旅客运输量超19年同期。4-5月,受清明、五一小长假共同催化,国内需求保持高位,均超19年同期。6月受广深疫情影响有所回落,7月中上旬,行业在短暂的暑运中快速反弹,但7月底南京疫情扩散,后又叠加河南洪水及台风天气等因素,8月国内旅客运输量回落至19年同期的41.7%。
国际+地区:国际+地区恢复相比国内较慢,21年来单月旅客运输量仍不到19年同期的3%。
2、国内航司财务和运营表现:Q3疫情反复及航油成本上涨影响,三大航亏损扩大,春秋为唯一盈利上市航司
1)财务数据:Q3受疫情反复及油价上涨影响,仅春秋实现盈利
a)收入端:年Q36家重点上市航司(三大航+春秋+吉祥+华夏)共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2%,
其中三大航合计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国航、南航、东航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2%、2.0%和3.6%;三家民营航司合计营业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1.3%。春秋、吉祥、华夏同比分别+14.5%、+2.7%和-29.1%。
与21年Q2相比,6家航司Q2收入亿元,Q3环比下降13.4%,其中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环比分别下降14.2%,11.2%、16.5%、1.4%、14.2%和22.6%。
与19年同期相比,上市航司合计收入下降43.5%,其中三大航下降44.4%。国航、南航、东航分别下降47.6%、38.4%和48.6%,民营航司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降27.9%、37.7%和38.9%。
b)利润端:6家航司合计亏损81亿,20年同期盈利0.9亿,整体亏损扩大。三大航合计亏损79亿,20年同期为亏损5.2亿。其中国航亏损35.4亿,20Q3亏损6.7亿;南航亏损14.3亿,20Q3盈利7.1亿;东航亏损29.5亿,20Q3亏损5.6亿。三大航中南航亏损最少。3家民营航司合计亏损1.5亿,20年同期为盈利6.2亿。春秋、吉祥、华夏归属净利分别为1.5、-1.5和-1.4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盈利2.6、2.0和1.6亿元。
环比来看,全行业亏损有所扩大。6家航司Q2合计亏损19亿,其中三大航合计亏损27亿,3家民营航司盈利7.4亿。与年相比,三大航均大幅亏损,民营航司亏损幅度相对较小。
c)测算扣非扣汇扣投资收益后净利润:国航(-32.0)东航(-31.2)南航(-16.5)华夏(-1.3)吉祥(-1.3)春秋(1.2)。
2)经营数据:Q3春秋客座率同比提升0.1%,其余航司均有下滑
Q3受疫情影响,需求下滑,各航司ASK均同比下降。其中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滑10.7%、12.3%、14.4%、3.5%、10.9%和29.6%。华夏航空降幅较大主要系公司进行安全排查降低运力投放。
环比Q2,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降19.6%、16.9%、21.3%、9.2%、14.6%和23.1%。
相较19年Q3: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降49.1%、41.4%、45.4%、7.3%、19.8%和31.3%。
各航司RPK同比下滑。其中国航-18.2%,南航-17.3%,东航-23.1%,春秋-3.4%,吉祥-14.7%,华夏-30.2%。
环比Q2,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降26.9%、24.3%、29.4%、12.3%、21.6%和27.6%。
较19年Q3,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降58.3%、50.8%,55.7%、14.2%、30.3%和38.4%。
客座率仅春秋同比上升0.1%,其他航司均下滑:春秋(85.1%,+0.1%)吉祥(75.5%,-3.4%)华夏(74.3%,-0.6%)南航(70.2%,-4.2%)国航(67.4%,-6.2%)东航(67.0%,-7.6%)。
环比Q2,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降6.7%、6.9%、7.6%、3.0%、6.7%和4.6%。较19年同期,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下降14.8%、13.5%、15.4%、6.8%、11.5%、8.5%。
3)运营分析:
收益端:客公里收益同比普遍上涨,三大航均超出19年同期。国航(0.62,24.5%)华夏(0.60,-0.2%)东航(0.58,33.2%)南航(0.55,24.9%)吉祥(0.46,25.4%)春秋(0.34,20.3%)。
客公里收益相较Q3,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9.6%、+7.2%、+4.9%、-15.9%、-9.6%、-3.2%。
座公里收益:除华夏航空,均同比上涨。华夏(0.44,-1.1%)国航(0.42,14.0%)东航(0.39,19.7%)南航(0.39,17.8%)吉祥(0.35,20.1%)春秋(0.29,20.4%);
座公里收益相较Q3,国航、南航、东航、春秋、吉祥、华夏分别-10.1%、-10.1%、-14.7%、-22.1%、-21.5%、-13.1%。
五、启示和展望:条件允许下,民航需求具备强韧性
(一)美国恢复程度整体领先;我国国内大循环推动需求恢复,但受疫情影响波动较明显
1、行业看:美国显著领先,国内恢复至8成以上,国际约6成,明显好于其他各区域;我国与欧洲接近,旅客量恢复至约6成水平,但考虑我国9月仍有疫情影响;日本、印度恢复程度相对较低,约5成左右。
驱动力看:我国民航恢复主要依靠国内大循环推动,且在疫情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需求恢复非常快,20年7月,国内旅客运输量已恢复至19年的75%,9-10月基本与19年持平,21年3-5月,国内旅客运输量均超19年同期,但我国当前采取清零防疫策略,一旦在散发病例出现扩散后,行业波动也较为明显,在21年8月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后,掉落至19年4成。
而欧洲国家在放松管控限制后,受疫情影响的波动较小。从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来看,年仅在年初疫情大范围恶化后有较为明显的回落,此后基本维持持续向上态势,尽管8-9月受变种病毒影响,但航空需求波动相对较小。
2、航司看:美国航司处于领先
分国家来看,美国航司同样遥遥领先,收入已恢复至7-8成,扣除补贴的单季净利润已经开始转正;我国由于疫情反复,导致3季度业绩同环比下滑较为明显;其他亚欧航司处于恢复期,普遍减亏。
前述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航司在疫情期间恢复表现,一方面是各地防疫政策不同导致,另一方面则是不同航司在市场、航线、机队结构、收入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
综合来看,
1)各航司均处于恢复期,但恢复水平不同。
美国航司恢复水平最高,总体恢复至疫情前的7-8成水平,其中国内8成,国际3-4成。
财务端,较好的恢复水平下,航司盈利能力得到极大修复,美国四大航3季度均实现盈利,扣除政府薪资补贴,达美仍然实现单季盈利,其他航司也仅小幅亏损。
中国航司恢复水平次之,总体恢复至疫情前的5成水平,其中国内约7成。另一方面Q3国内受疫情反复影响,环比下降较大,以2季度计,总体恢复至约6成,其中国内基本与19年持平。
财务端,3季度收入同比小幅增长,利润端受疫情和高油价影响,均有不同程度下行。
欧洲航司恢复水平与中国相仿,Q3总体恢复至约5-6成,与我国Q3受疫情影响环比大幅回撤不同,欧洲航司得益于“新冠数字通行证”从7月1日的启用,欧洲内部民航需求快速回暖,恢复至19年50%左右水平,我们预计仍将保持恢复态势,而欧洲外部市场如美洲、中东/非洲等同样恢复水平较好。财务端,欧洲航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利润同比减亏明显,而汉莎实现疫情以来息税前利润首次转正。
亚太航司恢复水平最低,由于各航司所在国无足够国内腹地市场,导致几乎均为国际航线,但又缺乏欧洲相对统一的内部市场做支撑,导致客运仅恢复至1-2成水平。财务端,亚太航司同比减亏。
2)国际航线方面,总体恢复程度相对有限,但不同区域航线恢复程度差异较大。
欧美航司之间相互印证来看,达美大西洋地区航线(飞往欧洲/非洲)对应汉莎美洲航线,恢复程度分别为35%和30.1%,较为接近,即美洲与欧洲之间航线恢复至约3成水平;太平洋地区航线(即远东中日韩、东南亚等地航线)分别恢复至10%和13.5%,同样较为接近,即总体亚太地区防疫措施较为严格,航班恢复程度最低。
3)货运成为各航司“救命稻草”。统计的11家航司中,共有7家披露具体货运业务数据,相比19年均大幅增长-%,,而客运收入均下降,对应货运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而从货运量来看,由于国际客运航班的总体缺失,仅依赖于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班执飞,导致总体运输量/周转量基本与19年持平或略低。对应的收入增长主要由于航空货运价格大幅走高带动,对航司业绩贡献明显。
(二)民航需求的强韧性,看好民航业年起开启复苏之路
1)国内需求方面,回顾疫情以来国内航空市场波动,在国内基本清零无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国内需求有着极好的表现:
航班量角度,虽然当前受疫情反复影响,航班量约为疫情前的7成左右,但在去年十一、今年五一、7月暑运、十一等时段,均实现与19年基本持平甚至超越的航班量。
旅客运输量角度,与上述航班量趋势类似,在去年十一、今年五一、7月暑运、十一等时段均有较好表现,甚至超越19年。
同时客座率虽未超越19年,但部分月份大幅接近。
2)国际需求方面,鉴于国内执行“五个一”政策及较为严格的防疫政策,当期国内执飞航班量仅为正常时期的5%左右,旅客运输量仅为2-3%。
但从海外航司来看,一旦条件允许,国际跨境流动同样有着较强的韧性。
如对于美国旅客,拉美/加勒比地区类似于东南亚对于我国游客,是休闲度假的常见目的地,目前已经恢复至与19年基本持平,部分国家甚至正增长。
欧洲区域则得益于“新冠数字通行证”的启用,3季度欧洲内部航班快速恢复,其他区域虽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但环比均有明显恢复。
我们认为,航空需求存在不可替代性,其下游无论旅游、商务、探亲、留学等需求,均无法被其他形式所取代,因此与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后,消费人群、结构、渠道等或发生永久性变化不同,我们认为背后的数据反映出航空需求的极强韧性。
从人均乘机次数、航空出行渗透率、行业发展阶段等各方面来看,航空需求仍有极大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