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如何以移动支付助力普惠

导读:构建更健康、更有效、更可持续的农村移动支付环境是人民银行支付工作的重点之一。移动支付业务量的强势增长使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化成为可能,同时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更多场景,并对洞察农村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了更多机会。

人民银行发布的《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年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该报告特别指出,移动支付业务量保持增长态势,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5亿笔,金额.81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31亿笔,金额.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6%和1.86%;移动支付业务.2亿笔,金额.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8%和24.5%;电话支付业务2.34亿笔,金额12.7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06%和31.69%。此外,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97亿笔,金额.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7.88%。

移动支付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4亿,较年3月增长万,占网民整体的86.4%;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较年3月增长万,占手机网民的86.5%。

该报告特别指出,移动支付普惠发展缩小了地域分布差距。数据显示,从年到年,移动支付正在打破传统的“黑河——腾冲分割线”,东西部金融服务可得性差距缩小15%。截至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6.5%,较年3月提升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5.9%,较年3月提升2.2个百分点。东西部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率差距进一步缩小1.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支付使用率城乡差距缩小。截至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9.9%,较年3月提升0.5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79.0%,较年3月提升4.2个百分点。城乡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率差距缩小3.7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城乡地区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但农村地区提升的速度是很快的,可以说,移动支付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也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从农村地区人口特征来看,由于老人和儿童占比较高,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面临缓慢增长的情况;但从以家庭为单位来看,农村家庭中如果有年轻人在城市里打工或自我雇佣,其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主要会通过智能手机,包括资金的转账、支付等也都逐渐会通过手机完成,这也就使得移动支付通过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资金流转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的使用习惯。同时,在以人民银行为主导推动的农村金融服务站(部分地区成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其前身往往是助农取款点)也是推动移动支付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助农取款、转账、缴费,抑或是金融知识宣传、金融产品推广等,都在以支付环境建设为依托,促进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化。

场景融合使服务内涵更丰富

从诸多县域地区的实践来看,以人民银行各层级机构的推动为主导,商业银行参与其中,结合公交、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支付场景融合发展的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移动支付在县域乃至农村地区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与此同时,需要看到的是,银行机构尤其是县域小法人机构针对“三农”和小微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借助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其中,重要的是移动支付对信贷需求的发现功能得到体现。以浙江农信所辖部分农商银行的实践为例,其客户服务人员在走访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的过程中,将浙江农信的丰收驿站及浙里贷平台推荐给相关客户,客户通过扫码注册后,其日常交易的部分流水会体现在浙江农信的线上平台之上,这样,相关的农商银行可根据其资产、日常交易流水等情况,借助后台的大数据分析,为其发放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这在浙江部分县域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效果,农商银行首贷客户占比大幅提升,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量也有显著提升。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广泛的,但对其交易数据的识别与挖掘很关键。目前,支付宝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xingye.com/hyscfe/15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