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https://m.39.net/pf/a_5291113.html
全球失衡与再平衡:特征、动因与应对
作者:
董志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兼经济学院院长;李成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国外社会科学
摘要: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失衡在流量上有所缓解,但存量失衡依然高企,全球多层次矛盾不断积累。全球失衡主要表现为经济体之间贸易不平衡,经济体内部两极分化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不统一,由此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的不稳定性。在全球失衡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全球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尤其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全球经济长期失衡的根源所在,而周期性特征和政策性调节影响了全球失衡的中短期动态表现。在全球失衡和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关键在于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处理好经济体内部结构性矛盾,实现国内经济的充分平衡发展,在全球失衡下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要防范外部冲击,有序推动本币主导下的金融开放,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并适时提出基于规则的新国际治理体系,在新全球化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各国国际收支的动态调整,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失衡问题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本应有助于促进全球层面的长期资源配置。但当下全球失衡问题带来的世界性矛盾显示,全球失衡已经脱离了良性轨道,正给全球经济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并衍生出其他经济社会问题。通过对全球失衡影响的分析,有学者将其分为“好的失衡”和“坏的失衡”。①如果全球失衡是人口、发展阶段等经济基本面的自然反映则是“好的失衡”,而由国内和国际层面的扭曲和风险带来的全球失衡则是“坏的失衡”。“好的失衡”一般基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具体包括良好的经济结构、金融结构、融资结构等,这一失衡动态与本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保持国家收支总体稳定。而“坏的失衡”则表现为国际收支的长期恶化与经常波动,显然,“坏的失衡”已成为当前全球各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妥善应对已成为国际协调机制的一个工作重心。
我国正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把握全球失衡的特征和内在动因,对认识全球经济环境、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全球视角审视国内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明确方向。本文分析全球失衡的特征表现、衍生问题和驱动因素,尝试从经济角度阐释当前国际事务中冲突的根源,为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参考。
一、全球失衡基本特征:两个层次的直接表现
全球失衡是全球各经济体在国际规则下长期经济互动的结果,首先表现为贸易双方经常账户差额,但如果仅停留在国际收支差额的表面,不利于分析全球失衡的内在原因和影响。我们将从经济体之间和经济体内部考察全球失衡的基本特征,具体来看,经济体之间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的长期逆差,经济体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两极分化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不统一。
1.经济体之间
全球失衡产生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体之间经由以全球价值链为核心特征的贸易体系和以离岸美元为主要媒介的货币体系彼此链接,形成了全球经济复杂网络,实现了资源与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循环。
当前,全球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存在贸易赤字和资本盈余,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出现贸易盈余。当下,一般使用顺差国和逆差国的经常账户绝对值加总规模占世界GDP的比重衡量全球失衡程度,②据此得到的年全球失衡规模约为3.24%,失衡程度总体低于危机前的大缓和时期。③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对外部门报告》显示,全球经常账户仍存在40%~50%的失衡。④按照贡献规模排序,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瑞士等是全球经常账户顺差增量主要贡献经济体,而美国、加拿大和印度是逆差增量主要贡献经济体。
全球失衡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全球就处在失衡状态,只是当时的主要顺差国是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债务超过其黄金储备,美国也逐渐转变为贸易逆差国。之后,虽然大的贸易顺差国有所变化,但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中,全球失衡在金融危机前达到峰值。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失衡与再平衡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极大